成语“流芳百世”、“遗臭万年”出自桓温的感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位于四川的桓温塑像。资料图

 

  在恒温最后的日子,他在和死神赛跑。然而无论怎么挣脱,无数青面獠牙的影子在他眼前晃动,曾经被他诛杀的人化成了一个个厉鬼,拼命把他拽往阴间,不肯松开。

 

  旁边的王、谢冷冷地看着他。直到桓温坠入无边地狱的那一刻,整个建康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九赐诏书一直没完成

 

  桓温回到姑孰后,已经不能下床,病情越来越重。弟弟桓冲是他最赏识的家人,忧心忡忡地问:谢安、王坦之怎么处置?

 

  桓温答:这两个人,我都没有办法,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桓冲无言而退。

 

  但桓温的心依然没有死,他期待这只是一场病,能逃过这一劫,完成他最后的梦想:改朝换代。于是他还要步步为营,完成该有的程序。

 

  在建康,许多大臣纷纷建议:桓温功勋卓著,应当加九赐之礼。给朝廷的上疏此起彼伏。

 

  谢安、王坦之明白,背后有一个人在指使。于是派人带信给桓温,说:皇上决定给你加九赐,已经在拟写诏书。

 

  负责起草的是大才子袁宏,过了几天,把草稿交给尚书仆射王彪之看,王彪之大为赞叹:真是文采飞扬啊。然而又冒出奇怪的一句:但这种文章怎么能够留给世人呢?

 

  随后把草稿还给了袁宏,袁宏没有得到明确答复,又送给谢安看。

 

  谢安拿到手上,淡淡地扫了一眼,说:再回去改改。

 

  袁宏改过以后再送给谢安,谢安看都没看,说:再去改改。

 

  袁宏终于心领神会,回家把稿子一扔,吃喝玩乐去了。又过了许多天,袁宏想想,再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找到王彪之,问:你说应该怎么办?

 

  王彪之看着他,在耳边悄悄说:听说他的病情加重了,再拖几天吧。

 

  袁宏回家后,又把稿子反反复复地“改”。过了10多天,南方一声惊雷,传出爆炸性的快讯:桓温死了。

 

  他活了62岁,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也没有看到最后的加九赐诏书。

 

  崇德皇太后禇蒜子和孝武帝司马曜在朝堂之上,连续三天为他举行了哀悼仪式;按照西汉大将军霍光的规格安葬,赏赐财物无数;追赠他为丞相。

 

  他和王敦的传在一起

 

  在《晋书》中,桓温和王敦的列传放在一起,统领的两个字是:“叛逆”。因为两个人有太多的相似点:1、有“谋反”的动机:手握重兵,控制着长江中游,让建康的君臣夜夜睡不安宁;2、有“恶劣”的后果:都有皇帝被他们活活逼死;3、都功亏一篑:没有敢把司马氏拉下皇位,带着无穷的遗恨撒手西去,死不瞑目。

 

  桓温曾经路过王敦的墓,根本不觉得他是一个反臣,连连称赞:真是个能干的人!真是能干的人!

 

  但两个人“性相近,习相远”,有着绝大的不同点:

 

  从表面看,王敦有贼心有贼胆,带兵攻进建康,以下犯上,属于真正的谋反,死后遭到清算,罪有应得;桓温和建康面子上是过得去的,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张开了血盆大口,就是不敢扑上去把司马氏咬死。等到最后露出利齿的时候,自己倒在地上一命呜呼。所以没有遭到秋后算账,还备极哀荣。

 

  但更重要的是,王敦只是为了权力之争,是为王家谋求更大的利益,出兵是因为和皇上“赌气”;桓温想建立不朽的功勋,青史留名,境界有天地之别。

 

  所以王敦一生没有北伐的念头,只图眼前享尽荣华富贵;而桓温一生三次北伐,虽然西风残照、马蹄声碎,但只能说明他不是超一流的军事统帅,不能否定他作为一个真正男人的雄心壮志。晚年他有一次躺在床上,对亲信说:如果还是这样寂寞无为,将被文帝、景帝笑话啊!

 

  文帝、景帝指司马昭、司马师,他们从曹魏手里夺得了江山,桓温以这种“反面典型”为榜样,后脑勺的反骨明显露出来了。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人敢接他的话。他一会儿又抚着枕头坐起来自言自语:既然不能流芳后世,难道就不能遗臭万年吗?(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这就是成语“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由来。

 

  他一定要有惊天的举动,让后人记住,而不管这事本身是善是恶。

 

  他心中的偶像是刘琨

 

  所以他虽然称赞王敦,但从心里看不起他。当时有人把王敦和他相提并论,他一脸不爽,比甩了几个耳光还难受。除了境界不同外,在桓温心中,王敦还是一个乡下“土包子”,哪像自己是个翩翩大才子。

 

  一次,王导、殷浩、桓温、王濛、王述、谢尚等人清谈,畅谈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桓温对人说:昨天晚上殷中军和王丞相清谈,非常好。谢尚一晚上不觉得寂寞,我也心有所悟。回头再看看王濛和王述,就跟母狗一样。

 

  王濛、王述这样的清谈名士他都看不上眼,对王敦更不用说了。他崇拜的英雄是谁呢?刘琨。

 

  刘琨文采飞扬,精通音乐,又一直以孤军坚守北方,梦想振兴晋朝。是“天王巨星”般的偶像人物,东晋男人的学习楷模,女人的梦中情人。

 

  桓温自认为雄姿英发,以光复中原为己任。又爱好诗文书画,有素养、有气度,和文武双全的刘琨真是无限接近啊。桓温第一次北伐归来,带回一个老婢女,她曾是刘琨的家伎。老婢一见桓温,就流下眼泪,说:你长得真像刘琨。

 

  桓温大喜,把帽子立即戴戴整齐,认真地问:我哪里和他像?

 

  老婢说:“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

 

  桓温气得要吐血,把衣服都扯掉了,躺在床上郁闷了很多天。

 

  “恨”字用得特别好,意思是“可惜啊,可惜”,就是说你什么地方都像刘琨,但是你什么地方都比刘琨差一截。

 

  老歌伎的相面犹如飞刀,刀刀命中桓温的穴道:桓温确实是一个豪杰,但做什么事都差了一把火候,临门一脚时,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都不过关。天生的缺陷,使他的皇帝梦随流水而去,留下了擦肩而过的遗憾,让后人在一壶浊酒中谈论、品味。

 

  桓温去世之后,终于可以把镜头转向名义上的“主角”孝武帝。扒一扒他的来历,实在是个八卦得不能再八卦的故事。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