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避讳字的八种方法

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在某些正式或非正式场合,相对低地位或阶级的人直呼相对高地位或阶级的人姓、名、字、号是不合礼仪的,为了合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在某些正式或非正式场合相对低地位或阶级的人直呼相对高地位或阶级的人姓、名、字、号是不合礼仪的为了合乎礼仪用词必须有所改变。

 

      现在虽然已经不讲究这些避讳习俗了但是仍然有部分人在取名时尽量不取同父辈或祖辈同名或同音的字作为名字。由于避讳的影响现在的东亚人还是认为直呼长辈的名字为不敬所以会特别注意亲属称谓。以下为古人避讳字的八种方法

 

      第一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汉光武帝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第二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史记》作在《赵世家》中就把张孟谈改成张孟同。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

 

      第三字缺笔画。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作“F”。

 

      第四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如南朝齐开国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为萧渊。

 

      第六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

 

      第七改读。

 

      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读音。

 

      第八增加偏旁构成新字。

 

      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就能明白为什么有些古人字画看不懂了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