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怎么过:构建年俗文化空间

    羊年春节在望,很多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网购了火车票飞机票,等着回家过年。过年,为的是阖家团圆,一解思乡之苦,也是为了感受热闹喜庆的年味。

 

  不过,现在不仅城市,农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淡,其中原因很多,可能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几十年来家庭小型化的结果,也可能是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缘故。随着新农村建设、新城镇建设的推进,不少农民满心欢喜地住进了高楼,人们的物理距离近了,乡里乡亲往日亲密的交流却因一层层楼板阻隔而减少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许多旧时的民俗习惯也逐渐消失了。

 

  旧年俗在消失,新年俗在萌芽。以我所在的县城来说,49万人仅拥有一家现代化影院,逢年过节基本场场爆满,很多时候是一家人开车进城看电影。道理很简单,农家人也向往现代文化生活,政府组织的文化下基层活动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

 

  春节要过得有“年味”,我们可以再把锣鼓秧歌、庙会灯会等接地气而又简单易行的传统文化活动搞起来,也可以让自发形成而又兴盛不衰的广场舞在节日期间“跳”起来。对绝大多数缺少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小城镇来说,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乡镇和乡村文化活动构建公共空间,提供服务,这样才有可能唤醒老年俗,催生新年俗,找回昔日浓浓的“年味”。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