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茶:茶桌上的天地人和

      鲁迅先生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此言不虚。茶人喝茶讲究茶道,茶器也必合乎其道。

      盖碗为什么会受到茶人的青睐,盖碗茶中又蕴含了什么智慧哲理——今天,我们就与沐莲堂主人郭雪女士共同来探讨。

      焚香与品茗常常是相伴随行的,作为一位沉香收藏家、鉴赏家,郭雪女士对于茶道亦深有感悟。

      一“喝”一“品”差异大

      不同的茶器真的会影响茶的口感吗?对此,郭雪女士为我们做了深入的讲解。

      古人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器和水质对茶的影响是很大的。就茶器而言, 《茶经》中记载的茶具有二十五种,包括碗、盏、壶、杯等几类。一般人们选择哪种茶具,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惯、所处环境和审美观念等等都有关系。比如有些人认为,喝茶就是为了解渴,器具不是本质,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是品茶则不同,它还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如此色、香、味、形兼具,才能称其为“品”。“品”茶会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眼所见、鼻所嗅、唇所感、舌所染、喉所润,乃至入腹后的回味,都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所以,“喝”茶不必计较茶具,“品”茗则需茶器适当。选择茶器要与所选的茶叶相匹配,如乌龙茶最好用紫砂茶具煮,绿茶大多用没有盖的玻璃杯泡,花茶适宜用盖碗,闷出茶香。

      盖碗茶:品鉴有讲究

      对于鲁迅先生钟爱的盖碗茶,品鉴之中还有很多讲究,郭雪女士介绍道:

      盖碗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不会烫手;品尝盖碗茶时,用茶托托起茶碗,拿盖子在碗口刮几下,使茶水上下翻转,茶汤浓酽,轻刮则淡,重刮则浓,自得其意——这便是盖碗较之其他茶器的好处。

      在别人家做客时,主人奉上盖碗茶,客人要细细慢饮,若喝完一碗还想再喝,就不要喝完,在碗底留一点水,主人便会意会添茶;反之,客人将茶水饮尽,主人便不再盛情续水。

      若是在茶馆,将茶盖放在桌面上,说明茶喝完了,茶博士便会来斟茶;若临时离开茶桌,便将盖碗放在竹凳上,跑堂的会把你的茶碗包括小吃代为看管。

      禅茶一味:天地人和盖碗茶

      郭雪女士说,盖碗茶具以盖为天,以托为地,以碗为人,因此又称“三才碗”。茶碗在盖、托之间,如人立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为君子之担当;碗中茶汤或浓或淡,经历过诸多磨砺,才更能品味到苦涩之中沾染在舌尖的丝丝清甜,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古人说‘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俯身至微而圆融近道;我想,上善亦如茶,几番沉浮而心不动,坐忘无己而意通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