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服饰
秦代服饰主要是沿袭了战国的形制,样式比较简单。纵观秦朝,自始至终都充斥着一股严酷、硬朗的肃杀之风。受其影响,秦朝的服饰冷峻而严肃。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后,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崇信“五德终始”说,自认以土德得天下,崇尚黑色。秦始皇本人废周代六冕,常服通天冠,郊祀时只着“袀玄”——一种祭祀礼服,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的大礼服。嫔妃服色以迎合秦始皇个人喜好为主,基本受五行思想的支配。
当时的男子多以袍服为贵,袍是继深衣之后出现的一种长衣,始见于战国。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都有花边。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绿袍,一般庶人穿白袍。官员头戴冠,腰佩刀,手执笏板(上朝用的记事工具),耳簪白笔(上朝用于记事)。百姓、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领、窄袖长衫。
博士、儒生是秦代十分重要的阶层,他们的服饰表现出独特的一面,既拘泥于古代,又有所变革。他们穿着的衣服和当时流行的服饰虽然款式有所不同,但质地却是一样的。博士、儒生们衣着很朴素,通常是冬天穿縕袍,夏天穿褐衣,即便是居于朝中的,衣着也是一般,基本都够不上华丽。
农民的服装主要是由粗麻、葛等制作的褐衣、縕袍、衫、襦等构成。
奴隶和刑徒最明显的标志是红色,是史书上所说的“赭衣徒”。这些人都不得戴冠饰,只允许戴粗麻制成的红色毡巾。
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是,秦朝服饰的亮点是当时的军服。有关这一点,通过秦始皇的兵马俑可窥一斑。随葬俑大概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后,为了标榜自己的战功,生前就开始筹划制造大规模的随葬兵马俑。1974年开始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骊山北麓。陶俑或神态肃穆,巍然而立,或凝神沉思,坚毅威武。他们的战袍都是用布帛、皮革、金属等缝制到一起的,鞋子都是针脚细密的布底鞋。
秦朝的高级将军,身穿双重长襦,下着长裤,外披彩色的铠甲。这些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都没有甲片,而是绘有几何形彩色花纹,好像是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但也有可能是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的。中级军官有两种服装,一种是长襦,外面披着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胫上裹着护腿;另一种是高领的褶服,外披带彩色花边的齐边甲,胫绕绑护腿。下级军吏则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腿札行滕或护腿,也有少数下级军吏不穿铠甲,属于轻装。
秦时士兵按兵种可分为:轻装步兵、重装步兵、骑兵、战车御手等。轻装步兵,身穿长襦,腰束革带,下着短裤,胫扎裹腿,手中拿着兵器。重装步兵俑要么身穿长襦,外披铠甲,下穿短裤,要么发髻或头盔上有所区别。骑兵穿便于活动的胡服,外披齐腰短甲,下着围裳长裤。战车御手有两种穿着,一种是长襦,外披无肩无臂的铠甲;另一种是经过特别加工的甲衣,脖子上有方形颈甲,双臂臂甲长至腕部,与手上的护手甲相连,对身体防护极为严密。
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即普通战士的装束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皆为64厘米,其下摆一般多呈圆形,周围不另施边缘。
秦代的甲衣色彩极为艳丽,光战袍就有朱红、玫红、粉红紫红、石绿、宝蓝几种,而软领的色彩更是绚烂,包括石绿、紫色、朱红、粉色、宝蓝、玫红、粉白等好多种。
秦代服饰图赏
根据秦始皇陵兵马俑2号坑出土的下级俑复原绘制的这件铠甲,其形制较特殊,只有胸腹部有甲片,甲片周围有一宽边,肩部与背部均无甲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