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茶马古道:探秘维西神秘的民间文化宝藏
2014-09-16 11:35:49 来源:中华五千年网 已浏览次
在茶马古道重镇、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记者如同走进了一座“民族民间艺术的宝库”,初次见到了傈僳、藏、汉等各族人民创造的维西古乐、对脚舞、阿尺目刮、热巴等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维西是一条茶马古道和历史文化的走廊,历史上曾被称为“为西”“为习”“临西”,意思是“内地联结西藏的重要纽带”,人马驿道以县城为站点,密如蛛网的古道沿着高山峡谷和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向西藏腹地延伸。
当我们走进这片隐匿在高山峡谷中的土地,发现发源并流传于维西境内的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阿尺目刮”的发源地是叶枝乡同乐傈僳族大村,这个村寨的傈僳族民居全部是用原木搭成的“木楞子”,呈阶梯状一层层分布在山坡上。 “阿尺目刮”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族歌舞,仅流传在以叶枝乡为中心的澜沧江上游地区,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据说舞蹈的来源和形成与傈僳族群众半农半牧、特别是喜爱饲养山羊有关。其特点是不用乐器,自始至终踏歌起舞,曲调可缓可急,且跳动幅度较大,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受。村里一位负责人说,同乐傈僳族崇奉原始宗教,但无庙宇,宗教活动大多通过歌舞“阿尺目刮”进行。
而塔城乡的藏族热巴舞由于历史悠久,被称为正统热巴舞。它是由歌、舞、独白、器乐等组合而成,演出时藏族男青年肩挂五条宽绸彩带和一条洁白哈达,右手拿拨浪鼓,左手持牦牛尾,动作粗犷豪迈;女青年身穿镶金边的绸缎上衣和长裙,头缠红色头巾,手持长柄手鼓和弯鼓槌,动作热烈奔放。 “大词戏”则是维西独有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从清光绪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大词戏脱胎于江西一带的戏曲,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从当地汉、纳西等民族的山歌小调中丰富了唱腔,从藏、傈僳、纳西等民族的舞蹈中吸收了一些动作,故而独具特色。现存的连台大本戏有《精忠岳传》《全邦修书》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