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避暑都喝什么呢
2014-09-16 10:31:24 来源:广西新闻网 已浏览次
明清以来,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
古时候,进入炎热的伏日,有吃各种消暑清凉食物的习俗,其目的是预防暑热伤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食疗保健作用。
饮食避暑最早于汉代。但汉代的饮食避暑只是“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是一种劳动之余的“斗酒会”,主要目的是消除疲劳。南北朝伏日以饮食避暑有进一步发展。据《荆楚岁时记》载: “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古人习惯称暑气为恶气,这里所谓“避恶”,实际指的是避暑。“汤饼”是一种放在水里煮熟的面食。虽然汤饼本身不是清凉食品,但在夏天吃热气腾腾的汤饼时却能出一身大汗,从而带走体内大量热能,所以说,古人盛夏吃汤饼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避暑方法。
明清以来,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据《帝京岁时记胜》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清稗类钞》也说:“京师夏日……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宴客。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夏日饮莲子汤益寿是有科学道理的。
清朝北京地区伏日选择中草药避暑,也是一大特点。据《京都风俗志》说:“伏日,人家有食盛馔异于平日者,谓之‘贴伏膘’。或以此日起,有合冰水者,或有煎苏叶、藿叶、甘草等汤,于市中舍之,谓之暑汤”。这里“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功能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日华子本草》称其:“止咳,润心肺,消痰气。”中老年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则有健脾补中,脾土健旺的功效。“甘草”,亦称甜草,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学上以根状基入药,性平、味甘,功能缓中补虚、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生用可治咽痛、痈疽肿毒。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