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楼洞:尘封千年的砖茶古镇

羊楼洞古镇,在赤壁市往西27公里处,它头枕幕阜群山,背依松峰山北麓,迎送着日月,落寞而清冷。如今,少了繁忙,多了静谧。沧海桑田,世事变幻。

谈起中国茶的历史和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茶马古道”,殊不知还有另一条堪比“丝绸之路”的茶叶贸易之道。历史上它以福建武夷山为起点,经江西顺长江至汉口,逆汉水至社旗,驮运至黄河,然后一路走张家口,至包头。东路砖茶往北入归化(今呼和浩特),再往北到库仑(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最后到达恰克图,从这里转口销往俄罗斯及欧洲各国。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战争爆发之后,由武夷山起始的茶叶之路被拦腰截断。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又开始设计关卡收税。因此,晋商又开始寻找新的运茶道路。在寻访的过程中,却也成就了茶叶之路的新起点—湖北羊楼洞。

“松峰入羊楼,茶香绕凤丘,古韵珠洞晓,月旁石人瘦。”一首古诗点出了羊楼洞明清古镇茶香缭绕的意境。赤壁地处幕埠山脉和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雨水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羊楼洞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也是从那时起,羊楼洞黑茶参加国家茶马生意业务,经由大唐安西都护府翠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销往西亚和欧洲。

据当地人讲,羊楼洞东面松峰山北麓有蒲圻四十八名泉之一—观音泉。泉水顺山麓而下,蜿蜒注入羊楼洞镇。因泉水有多种矿物质,当年最好的砖茶都是要用泉水制成,观音泉便是羊楼洞历代精致砖茶的水源。在所有的砖茶种类中,“川字号”砖茶是羊楼洞的专利。川,寓意为水。羊楼洞人为了彰显泉水之功,在茶砖上凸印“川”字。当年羊楼洞人用观音泉制成的青砖茶深受蒙古族人民的钟爱,印有“川”字的砖茶清朝后期在蒙古和恰克图等地的边贸地区甚至可作为货币的代用品进行商品买卖。


在《大清皇舆全图》上,羊楼洞的标记与汉口是一样的规格。羊楼洞的兴衰史就是一部茶叶的传奇史。羊楼洞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由陆路可集中茶叶原料和三省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由水路可达汉口,转运出口。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曾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茶叶贸易集散地。明清时期羊楼洞达到鼎盛,用万邦来朝形容其辉煌一点不为过,极盛时0.4平方公里的羊楼洞古镇有茶庄200余家,人口超过4万人。清道光年间,有英、德、日、俄等国贩子竞相于此办厂制茶,国内的晋、津、沪茶商也都蜂拥而至,这里成为驰名国际的茶市。

羊楼洞因茶而兴,如今的羊楼洞已不见当年的繁华,但那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石板街依然还在。只是走在今日的石板街上,却少见以茶为生的人家。如今,记载羊楼洞繁荣富有的文字都是过去式的“曾经”与“有过”,羊楼洞只剩一条青石铺路的主街横贯南北,长约1公里,几条小巷依主街向四周辐射。

如今辉煌不再的羊楼洞,唯有这些镶嵌在青石板路上的深槽,诉说着古镇的历史过往。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