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品是未来红木家具制造方向
编者按:今年4月,越南向华盛顿公约提出议案,将老挝大红酸枝升至附录Ⅱ,并获得通过。华盛顿公约旨在保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升入附录Ⅱ也就意味着老挝大红酸枝的出口会更加严格。
目前,老挝大红酸枝涨价已过半年,在这半年里,企业怎样应对涨价对销售和人工的影响,消费者又会怎样去挑选价格日益高涨的红木家具,为此,本报对红木业界专家、企业家和消费者进行了多方探访,试图了解在涨价的大前提下红木家具市场,如何持续发展。
今年的红木市场有点火,从4月起,红木企业的销售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销售量增加的背后是由木材上涨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红木家具现涨价潮
大红酸枝等树种受管控后,原木进口难度增加了,导致材料进口减少。木材市场的存量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受此影响,红木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之前约每吨10万的大红酸枝,现在已经涨至20万至30万元,而一些普通材料也出现了30%至50%的涨幅。”刚从老挝购买材料回来的江苏名佳董事长张正基告诉记者,自6月份以来大红酸枝涨幅已高达120%至130%。
老挝大红酸枝作为目前红木家具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无疑是消耗量最大的家具制作用材。北京元亨利董事长杨波根据目前国内家具企业大红酸枝耗材量的推算,认为现有市场库存量难维持二三年,很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或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
材质的稀缺必然导致成品家具的价格上涨。身在家具销售市场一线的中山市奇典居家具有限公司销售店长李远佳对此深有感受,她说,在华盛顿公约附录Ⅱ生效前的几个月,每天就有不少红木爱好者到店询问家具涨价情况,那时很多人还处于观望状态,而6月12日红木“新国标”实施后,客人明显地多了起来,销售量显著提高。
红木家具制作周期缓慢,一般而言,成品家具的价格要比原材料价格滞后3至4个月。谈到目前市场都在调整家具价格,北京瑞祥安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必洪说,现在大部分种类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在成品价格上有所显现。未来红木家具价格只涨不跌的情况有可能长期存在。而据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老总纷纷表示,目前市场上因为大红酸枝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品价格已上涨30%左右。
做精品家具成为共识
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引发红木家具行业新一轮洗牌,且对红木市场整体健康和持续发展来说弊大于利。“受此影响,只有高端客户才能消费的起,从而使红木家具不能大众化,也会使消费群体缩小。” 香港深发家私总经理谢国伟说。
“考虑到红木本身就是不可再生资源,在这个时候企业应树立制作精品家具的意识,要合理利用资源。”深圳家具协会副会长张祝林表示。家具产品价格上涨,短期内消费者会有一定的压力,但长远来说没有太大影响。
张祝林认为,当前红木家具企业最需要做的是不断加强传承古典木工结构和优美线条的传统家具,研发企业独有的产品。加强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和产品设计的认可。
中山市奇典居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萧广铎对此深表赞同,他说,现在的消费者都很明智,如果确实是红木爱好者,懂得欣赏红木,对红木价格和价值会做一个分析,因此在购买红木家具时,价格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他们更看重所购买的产品工艺是否精美、实用性是否很强、是否具有收藏、欣赏等方面的附加值。
传承有文化价值的家具
红木家具不单纯是家具,更是艺术品。因为它传承着极致生活的清新惬意,将雅俗熔于一炉,将多种文化融合,讲究形式与材质的统一,追求奇巧,崇尚华丽,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情趣、一种生活理念和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红木家具企业若能将文化元素融入到经营中并进行大胆创新,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太和木作董事长关毅说。
明清家具研究专家周京南表示,红木家具传承的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家具设计师们对家具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更好地发掘其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出做工精良、工艺上乘、型韵俱佳的家具进行传承,所以我们不应该只以木材价格高低来判断家具好坏。多年后,我们的后代更愿意看到流传有绪、文化底蕴深厚的精品家具,而不是由名贵材料堆砌起来的木头。在红木木料涨价的今天,红木家具从业者更应该沉淀下来,苦练内功,把家具做精做好,才能传承文化,不浪费这些价值不菲的木料。
尽管在红木家具市场粗放发展时期,众多红木厂商蜂拥而至,纷纷前来“淘金”,但当红木家具产销进入平稳增长期,并朝集约型方向发展时,收藏者也变得成熟和挑剔。宣明典居总经理傅军民说,不是所有红木家具都会被叫好,产品和服务也需时时接受市场和竞争的考验。因此,红木从业者们必须认真反思,如何提高产品文化附加值。
中国红木家具文化研究院院长濮安国表示,红木家具企业更应关注红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要做到不浪费材料,加强做精品家具的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明白做家具的同时也是在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向后世进行传播。而消费者在红木家具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更要保持理性,不要有买了家具去保值增值的意识,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实力,选购实用、有文化传承价值的红木家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