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树:乌木

据媒体报道,日前,彭州乌木案在四川省高院二审开庭。庭审中吴高亮出示了3项新证据举证乌木出土位置。经过一个多小时庭审,省高院决定择日宣判。

近年来,红得发紫的乌木不时引发争端。有限的汉字目前赋予乌木两种基本涵义,一是柿树科的一种植物名;一是多种树木经千万年炭化后的总名,俗称阴沉木。前者的产权易于明晰,又能循环生长,价值相对较低。后者属不可再生资源,很难不让人眼红。阴沉木之名相当准确地说明了它的来历。

《淮南子》记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据考证,建木是作为天梯的大树,实际上是古人用于神树崇拜的一种“圣树”。都广则正位于今天的成都平原。埋于地下河底重见天日的巨大乌木,很可能就是古人膜拜的“圣树”。唐人以夸张的笔法作《建木赋》:“广都有建木焉,大五千围,生不知始。高八千尺,仰不见巅。”有学者认为,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三棵青铜神树,极有可能就是所谓建木,也就是蜀人的天梯。在“资阳人”的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中,均发现了乌木。这些自然环境变迁的亲历者,也许正是当年神圣仪式的见证者。

现今发现的乌木,多体积庞大,非起重设备难以调运。遥想其数千上万年之前,亭亭如盖,粗干高枝,傲然挺立于滔滔河畔,或为麻柳、红椿、青冈,或为楠木、香樟。忽然一日,洪水暴涨,泥石俱泻;甚或天崩地裂,山河摇曳,地震不期而至,参天大树瞬间被连根拔起,卷入河床等低洼淤泥之中,在缺氧、高压的漫长黑暗里慢慢地修炼炭化。

古人以为,乌木藏地千年不腐,且多有淡雅的幽香,故能辟邪纳福,过去多用于棺木、工艺制作。至迟到明代,已将乌木入药。《本草纲目》称:乌木甘、咸、平、无毒。主治解毒,亦治霍乱吐痢。取木片研为末,温酒冲服。以现代医药学测试,乌木既为多种树木的炭化总称,其功用必然相异,再混视为一物已不科学。

如今,乌木的药用价值日趋于无。一些人珍视乌木,附会神话,制为家具或艺术品,广为炒作,市场价格步步升高。也有人建立乌木博物馆,供大众观赏。毕竟,乌木已全无神秘面纱,经济价值倒是更深入人心。去圣久远,直面钱眼罢了。

责任编辑:Catheri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