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中国最美丽小城的门票之争

凤凰古城在发展中确实遇到了新的问题,但这恰恰说明她是一座“活”着的城市。将凤凰古城门票化贩卖,大大降低了古城的品位,是对古城传统文化的人为割裂。冬去春来、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街里街坊、探亲访友,还有标志性的吊脚楼群和木桥流水,这就是凤凰古城。试问,谁有资格把市民的生活装在门票里贩卖兜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湖南凤凰古城度过了售门票以来的第一个周末,凤凰古城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个周末古城内部客栈的预订率为50%,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自4月10日收取古城门票,前四天共售出票近2万张,据当地媒体报道,收取门票后古城游客人数仅为去年同期的38%。

凤凰古城卖门票,似乎只是一个县城的“家事”,但事件却不断发酵,引来全国舆论持续关注。游客抱怨、商家凄苦,当地政府也大声喊冤,称此举是为了改善凤凰旅游环境、切断旅游黑色链条。当地官员还表示,要帮助利益受损群体渡过难关。事实上,由凤凰县政府主导的“凤凰古城收取148元门票”,从本质上看,不过是有关强势部门为了一己利益做出的一个不智决策。这个损害当地群众利益的举措最终如何收场,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为什么说是“一己利益”?目前看来,古城卖门票的受益者只有当地政府,以及有政府背景的旅游公司和景区。古城景区进门费由凤凰古城景区管理服务公司收取,该公司是县政府与凤凰古城公司合资组建。古城门票中包含的主要景点“古城景区”和“南华山景区”,也是与政府关系密切公司经营的产业。

地方政府为何强推古城门票?这一事件存在着很深的现实背景。凤凰古城旅游业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目前正处于后劲不足的窘境。此前不断曝出黑导游追客拉客、商家恶性竞争等损害游客利益的负面新闻,同时,古城存在景点无序开发造成环境破坏、游客众多景区不堪重负等问题。可以说,当地政府面临着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维护,以及凤凰古城后续景观开发等一系列难题。在诸多困难面前,当地政府“勇敢”地选择了“门票经济”,并希望用“卖门票”这个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所有问题。

当地政府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早已沾满众人唾沫星的“门票经济”,难道这一模式真的适合古城发展?当地政府的小算盘里显然有这么一个“小九九”:全国各个著名景点,这些年来门票越卖越贵,在大小长假期间,从来也没有挡住游客疯狂的脚步;国内有这么多收费的景点,凤凰古城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票。在这些地方官员的头脑中,恐怕从来也没想过“景点”和“城市”之间有何区别,在他们眼中,凤凰古城恐怕从来就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

凤凰古城不是任人摆放的古董,不是盆中家养的景观,不是人类文明的遗迹,而是一座有血有肉、鲜活而古老的城市。古城在发展中确实遇到了新的问题,但也恰恰说明这是个“活”着的城市。将凤凰古城门票化贩卖,大大降低了古城的品位,是对古城传统文化的人为割裂。冬去春来、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街里街坊、探亲访友,还有标志性的吊脚楼群和木桥流水,这就是凤凰古城。试问,谁有资格把市民的生活装在门票里贩卖兜售?

古城卖门票,在赚了小钱的同时却毁了更珍贵的东西。关于凤凰古城,流传着这样一句浪漫到让人震撼的名句,“为了你,这座古城等了千年”。门票,在糟蹋了名句的同时,也毁了凤凰古城的浪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门票,还损毁了远方的友谊。

凤凰古城是“中国最美丽小城”,古城是凤凰的,是湖南的,更是全国人民的,也是世界的。当地政府的算盘打得很精,账算得很细,但也充分暴露出他们的“本色”——缺乏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凤凰古城在哪里?她在沈从文的书里,在淳朴百姓的生活里,在世人的心中,就是不在政府卖的门票里。

责任编辑:Catheri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