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女立俑:唐朝贵妇的丰韵之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彩女立俑

唐三彩女立俑,通高 44 厘米,1959年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民富国强的唐代,厚葬之风兴盛。唐人对丧葬破产倾资,随葬品无不穷妍极丽。以俑随葬的习俗由来已久,它是人殉制度演变的产物,最早的俑用芦草扎成,到了秦、汉两代,以陶俑陪葬习俗十分普遍,且规模浩大。隋唐时,俑的制作工艺更加精致,装饰更为华美。在塑造唐三彩女俑时,雕塑家在“以肥为美”风尚影响下,根据宫廷女性的等级地位,刻画出不同的世俗化外观和性格特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唐三彩女立俑,头梳乌蛮髻,面庞丰润,双眼微眯,红唇微启,下颌微抬,站姿优雅。轻薄的衣裙与丰满的体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甜美的微笑中似乎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遐想。她的体态雍容华贵,端庄大方,洋溢着生命活力和青春之美。整体造型比例匀称,形神兼备,刻画入微,在人物塑造上表现出“丰肌秀骨”的艺术风格,也反映出此俑作者观察的细腻和技艺的高超,呈现了一位盛唐仕女的典型形象。

与古代多数时期人们以女性苗条、纤细甚至病态的瘦为美的追求不同,唐代女性的审美观积极向上,喜欢丰满、圆润的体态,崇尚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是盛唐女性所独有的。唐墓中出土的唐代女俑体态大多较胖,但并不臃肿、邋遢,而是风情万种,娇媚动人。

古代艺术家强调三彩女俑塑造的整体性,删繁就简,对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不做考虑,且唐三彩是一种白黏土作胎的低温釉陶,用含有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在釉里加入很多铅类助熔剂,经过约800℃烧制而成。女俑身上如果有脱离主体袅绕的飘带,在烧制时会经不起高温而断裂。所以,把繁复飞起的飘带添加在三彩女俑身上,无论是技术上还是雕塑理论上都是不可取的。 

责任编辑:Catheri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