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将玉髓当成玛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质地细腻冰透的白玉髓。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在台湾,早期因宝石知识尚未普及,市场上也少以科学化的方式将宝石信息做有系统的整理与发表,导致玉髓与玛瑙这两种宝石,不管在意义上或名称上,总易被混为一谈。长期以来谈到玉髓,经常是被含糊带过,并未受到特别注重,导致玉髓价值性被概括低估。因此,于是常见坊间一知半解的把玉髓当作玛瑙,心里真是为玉髓喊冤。

台东纵谷为两板块的交缝线,板块推挤造成山脉岩层间产生裂隙或孔洞处,提供了热液成为宝石极佳的生成环境。当初海岸山脉受火山活动影响,含二氧化硅 (Sio2)的热气与热溶液顺着岩缝冲出地表,容易产生火山溶液或热液充填作用后的此类宝石,也因此台湾东部海岸山脉蕴藏着丰富的天然宝玉石资源,台湾蓝玉髓也在此孕育而生。

火山作用下热液顺着出气孔流动充填而逐层堆积、稀出沉淀而结晶,富含各种矿物质的过饱和液体凝结成聚合体后,常为不规则致密块状,是为玉髓,多为透明-半透明之间。

依据微量元素、杂质矿物含量的多寡,笔者将台湾玉髓作综合性的归纳,区分为“纯质类玉髓”与“混质类玉髓”两大类,大类中再依据玉髓属性与特色做品种上的分类。

大地之中的二氧化硅容易与多种微量元素做质点间的转换,所以玉髓颜色非常丰富多样。

(摘编自台湾《联合书报摊》文:蔡奇展)

责任编辑:Catheri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