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蛋挞”的传说
“草根”(grassroots)这个名词,近几年在香港很流行。它跟“中产”、“富豪”一样,成了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香港也不乏出身自“草根”,如今成为专业人士、社会精英的神话,而眼前一身背心短裤、头发斑白、两手沾满面粉的欧阳先生,便是另一位“草根”传奇人物。
欧阳先生自言不识字,十岁开始跟舅父学做中式糕饼,后来又在多家酒店和马会餐厅做事,学得一身精湛的西饼手艺,于是在舅父举家移民后,接手了这一盘生意——泰昌饼家。
一间只有四十平方米、表面看来普普通通的饼家,店面靠街,制饼工场就在柜台后面,典型的家庭式的手工作坊。老板即是伙计,欧阳太太负责打理店面及收银,做的尽是街坊生意,像极了小时候上海弄堂口的烟纸店、马路对面的熟食店: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一角钱,买一包咸桃板,足够美上几天,直到那张包装纸被戳破了洞,才依依不舍地吃下最后一颗。
这家屹立中环五十一年的老店,竟有一夜成名的机会。那是因为有一天,小店里来了的客人——末代港督彭定康。他欣赏欧阳先生自创的那种曲奇皮蛋挞的香气,一口气连吞了好几个,自此“香港第一蛋挞”的美誉由那里传到了全世界。
“试问有哪家街坊小店能做到全世界都知?我一介‘草根’,竟因蛋挞之名而与肥彭(彭定康的昵称)做了朋友?”欧阳先生拍拍挞模,半带自豪半忧虑地说。
今天,他的忧虑成了全香港市民的热门话题。由于店铺换了新业主,租金将会大幅提升,这家极具五六十年代情怀的老饼家面临着结业的危机。这一消息在上星期由法新社率先报道,继而引起各地传媒的广泛留意。这几日,小店外一大早便排起了长龙,队伍里有议员、律师、明星和普通市民,店子对面的马路边多了等候主人买挞归来的车辆,也多了驻街巡逻的警察。每到晚上五点过后,人龙更超过50米,远道而来的主妇,下了班的白领,在酷热潮湿的气候下一等大半个小时,企盼尝一口皮脆里滑的热辣辣蛋挞。欧阳先生的蛋挞不但采用厚脆的曲奇皮(不是一般的酥皮)做挞底,就连蛋浆的调校也鲜美可口:不甜不腻,入口极滑,颇有回味,吃完后,那阵鲜奶及鸡蛋的香味还满口留香。他对顾客的细心更值得一赞,得知大家路途遥远,他会主动将饼盒边撕开透气,避免“倒汗水”破坏蛋挞的味道。
我买了半打蛋挞、两只脆软的白糖沙翁,然后偷偷地向工作间望了一眼,只见欧阳先生低头不语,背心下露出一个肥肚腩,双手飞快地搓着一张张蛋挞皮,我想他也许是在回忆几十年来这家小店的传奇经历,脑海里飘过那曾经有过的辉煌岁月。突然间,我想起了弄堂口的那爿夫妻老婆店,想起了玻璃大瓶里盛放着的白糖杨梅、椒盐桃肉、五香花生米......以后,我也会记起欧阳先生的蛋挞。
如果你有机会前去香港,也希望你去试试“香港第一蛋挞”,看看这位善良的“草根”人物,感受一下他的传奇。那家小店就座落在中环的摆花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