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融资22亿元整修建设“五大道历史风貌”
12月28日,天津市单笔融资额度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示范点及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银团贷款签约仪式在庆王府举行。签约仪式上,市风貌整理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行、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共同签署了为期12年,资金总额达22亿元的贷款协议,标志着我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在筹资方式、筹资规模、筹资期限、筹资审批、筹资用途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示范点及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是我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五大道历史文化博物馆区、五大道名人故居景观线、鞍山道辛亥革命文化景观线的整理工作。按照规划,项目共涉及70余处历史风貌建筑的腾搬迁、整修、建设和运营等工作,总投资金额近30亿元,项目的建设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天津历史文化名城风采,促进天津旅游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付春英)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示范点及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介绍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示范点及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共有建筑76处、现状面积7.09万平方米,规划地上面积合计7.01万平方米,规划地下面积合计5750平方米,全部位于“一区两线”。
(一)“一区”:五大道历史文化博物馆区
五大道历史文化博物馆区包括庆王府精品文化酒店区、先农文化商旅区、民园西里文化艺术区,共有建筑37处,现状面积4.07万平方米。
1.庆王府精品文化酒店区
庆王府精品文化酒店区位于重庆道以南、津南里以西、河北路以东、义生里以北的围合区域,由庆王府、山益里、润兴里三个地块组成,共12处建筑,包括庆王府等8处历史风貌建筑(其中庆王府为特殊保护级别的文物建筑)和4处非历史风貌建筑,现状建筑面积合计1.61万平方米。该项目为城市文化遗产场所、酒店套房与服务式公寓、会议服务与即时办公为一体的特色项目。
其中,重庆道55号,建筑面积5922平方米,为清宫内监小德张于1922年建造,庆亲王载振于1926年购得此楼并居住,俗称“庆王府”,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载振为清代世袭庆亲王,初袭镇国将军,后加封贝子衔。1902年任专使大臣,贺英皇加冕,并应邀访问比、法、美、日四国。1906年任农工商部尚书。载振居津期间,投资买办高星桥新业公司兴建的劝业场、交通旅馆等实业项目,显赫一时。庆王府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内天井围合式建筑,外檐二层均设通敞柱廊,建筑形体简洁明快,室内设有共享大厅,大气开敞,适应当时的西化生活。水刷石墙面与中国传统琉璃栏杆交相辉映,门窗玻璃上比利时工艺雕琢的中国传统花鸟栩栩如生,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
庆王府整理完成后定位为文化、交流、品鉴综合性的文化遗产场所,内设高端餐饮、会议服务、咖啡厅、红酒坊、雪茄吧、图书馆、精品零售、文博展览、人文旅游等业态功能,与天津建设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的形象相适应,与“中华百年看天津”文化旅游战略相吻合,形成在国内外独具特色的活化历史建筑。
重庆道山益里位于庆王府西侧,由七处联排公寓形成里弄式住宅,建筑面积7966平方米,均为一般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山益里由我国近代实业家“洋灰陈”家族陈一甫、陈范友、陈达友父子三人于1937年投资建造,由陈范友设计并督建。陈一甫于20世纪初主持创办了启新洋灰公司,曾任公司总经理。陈范友为陈一甫长子,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系,后进入启新洋灰公司。里巷取名为三益里,寓意为父子三人共同受益,1982年取“三”之谐音“山”变更为现名。该里弄为“人”字屋顶,多坡大筒瓦屋面,外檐为缸砖清水墙,部分砂石罩面,砖砌院墙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的小院,建有屋顶天窗。
山益里整理完成后定位为我市首家别墅式历史文化主题酒店,与庆王府相配套,提供管家式的酒店管理服务,建筑格局纯英式风格,内部装饰极具文化内涵,居住感受绝不同于一般的星级酒店,内设起居室、卧室、餐厅、书房、厨房等功能,满足高端人群的生活起居需求。
2.先农文化商旅区
该区域建筑人文资源丰富,多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与庆王府精品文化主题酒店区建筑功能形成了一道丰富的人文风景线。当时英租界工部局将五大道地区的土地分割成小块,出售给来自各地的军阀、政客、买办和外国人,在区域的中心,英国人留下一块空地属英工部局所有,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而后逐步建成了一座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体育场,这就是今天的民园体育场。民园体育场的东侧不远处,小德张建造了一座恢宏的府邸,后被载振重金购得,成为清朝最后一位庆亲王的王府。此时,天津第一家房地产公司——先农公司也在民园体育场北侧大兴土木,建起一片高级职员住所。其后的若干年中,从庆王府途经民园体育场,至先农大院沿线,逐渐建起一幢幢高级公寓,其中包括民族实业家“洋灰陈”家族建造的山益里、晋商乔家出资兴建的小光明里、山东巨商孟氏家族的湖南路9号府邸。此外,瑞麟烟厂经理、上海利人五金铁厂经理等人也纷纷在此置地建房。
其中,先农大院建于1925年,由先农地产公司雷德设计,多为该公司员工居住。先农地产公司成立于1901年,股东有美籍教育家丁家立、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胡佛等人。建筑布局规整、功能合理,是典型的中产阶级房产。
湖南路9号为山东孟式家族,建于1937年,为三层砖混结构的独立庭院式西式楼房,建筑面积1637平方米,紧邻湖南路街道,院内设附属的二层小楼为配房,主体建筑与配房围合形成院落,通过砖砌院墙与街道分隔。油毡平顶屋面。主体建筑采用红色陶瓦屋顶,外檐清水砖墙,墙面上有“砖疙瘩”形成装饰,三层式水泥拉毛饰面,各墙角均用水泥拉毛,饰面包角,正立面突出一对称的弧形结构,带有三个圆洞的大门厅,门厅上部为阳台,室内为地缸砖,双槽木门窗。
先农大院及周边房产聚集形成先农文化商旅区,拟通过腾迁修缮历史风貌建筑、搬迁改造一般建筑,建设成为餐饮娱乐、时尚购物、文博展览等为一体的综合社区。先农文化商旅区通过融合众多的历史元素,为城市创造一个合理的结构框架,使历史保护建筑得以重现光彩,逐步将景点旅游向社区旅游转化,将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化,使游客看得见、进得来、留得住,充分开发“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板块。实现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区文化、经济共同复兴。通过建设观赏型景点、文化休闲、精品购物等混合业态,充分形成区域资源的补充机制,完善历史街区载体功能,提高区域环境的投资和旅游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历史风貌建筑及街区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增值。
3.民园西里文化艺术区
民园西里文化艺术区位于民园体育场西侧的常德道上,包括常德道29-39号、民园西里1-9号,由天津近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沈理源设计,其建筑始建于1939年,为当时天津著名房地产商济安公司所建,主要面向社会中层及部分高级职员、知识分子租赁使用。民园西里由两幢连排小楼构成,为英国里弄式楼房,最初居住的多为天津著名实业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东亚毛纺厂和济安公司的高级职员,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赵以成教授也曾在此居住,现为一般保护等级的历史风貌建筑。
民园西里项目是公司由单幢整理向街区整理,从对“点”整理向对“面”整理转变的标志。整理后的民园西里从原先近百户居民使用的里弄住宅变身为文化艺术街区,先后引入纽约Storefront建筑艺术画廊、沉香博物馆、《环球游报》、5-1精品酒店、德国国际家居体验馆、艾玛蒂红酒雪茄吧等,成功举办“我对天津有信心”等10余次公益活动,成为历史底蕴深厚、商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创意经济活跃的历史文化旅游亮点,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使历史风貌建筑与新的产业结合,焕发新的生机。
(二)“两线”之一:五大道名人故居(典型建筑)景观线
五大道名人故居(典型建筑)景观线由五大道区域内历史文化价值深厚的历史风貌建筑连接而成,共包括名人故居等有深厚历史价值的建筑90处、9.64万平方米,其中风貌整理公司已投资建设的建筑37处、2.46万平方米。
风貌整理公司在五大道名人故居(典型建筑)景观线上,选择了一批地理位置优越、建筑特色鲜明、人文底蕴丰富的建筑进行开发整理,通过植入国际化高端品牌展示、主题博物馆与会所、综合性休闲娱乐等业态,满足中高端人群及旅游人群的需求,提供人们深入体验五大道建筑和文化的场所。
该景观线项目承载了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了天津绚丽多彩的城市文化和厚重久远的历史文脉。建成后将在五大道形成集旅游、商业、商务、休闲、居住于一体的标志性区域和景观线路,既能成为五大道的聚客锚地,带动提升周边的整体旅游和商业氛围,又能保留部分原有居住生态和文化,让五大道居民提升生活水平,成为社区的主人,展示活态生活并就地就业。
(三)“两线”之一:鞍山道辛亥革命历史纪念景观线
鞍山道辛亥革命历史纪念景观线位于鞍山道,景观线上包括鞍山道70号(静园)、鞍山道38号(段祺瑞旧居)等4处建筑,建筑面积9929平方米。
1.津城静园
津城静园建于1921年,是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和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民国时期参议院议员、驻日公使陆宗舆住宅,后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旧居,具有极强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人文价值。
静园是风貌整理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全国首个按照地方立法进行腾迁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完整地展示了八十年前的风采,诠释了“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整理原则。通过600多个日日夜夜将静园由45户居民伙用的大杂院整理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精品文化旅游景点,现已建设发展为集建筑复原、人文旅游、商务办公为一体的特色活化历史风貌建筑。
静园设立了两个展览馆:一是,爱新觉罗·溥仪展览馆,依据大量珍贵、详实的图文资料及历史原物,展示了溥仪在天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全过程;二是,静园修复展览馆,由建筑腾迁、整修复原过程中的图文资料、部分构件和实物模型组成,记录了静园修复的过程。
2.段祺瑞旧居
段祺瑞早年随袁世凯创办北洋新军,1916年袁死后任北洋政府总理,成为皖系军阀实权人物,1920年被直系军阀击败下台,来津在此楼隐居,1924年直系军阀失败,段再次出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又被冯玉祥赶下台,从此回津作了寓公。
段祺瑞旧居位于鞍山道38号,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730平方米,建筑面积3751平方米。该楼原是段祺瑞妻弟吴光新出资兴建,后让于段居住,故被人称为“段公馆’,是当年天津日租界最为豪华的私人公馆式住宅,大楼为砖木结构,三层欧式古典风格建筑,楼房前部为条式高台阶,柱式外廊,多坡屋顶,原在顶部有一八角凉亭,1976年地震后被拆除。
2010年9月4日-10月24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THARD)和比利时Sint-Niklaas市政府主办的“蜕变”——中国、比利时文化交流艺术展在段祺瑞旧居举办,为期50天。本次活动是中、比两国艺术家一次颇具深度的艺术对话,也是当代艺术与百年历史建筑的一次跨领域互动。参会嘉宾均对此次展览和开幕仪式表示高度肯定,也对风貌整理公司THARD努力搭建全球文化艺术融入历史建筑、融入城市生活的真诚桥梁,利用天津丰富的历史风貌建筑资源,打造城市与世界、艺术与公众深入对话、良性互动平台的努力表示肯定。
段祺瑞旧居将依托丰富历史文化背景,拟定位影视拍摄基地、特色餐饮及娱乐项目,与津城静园共同形成鞍山道上特色文化建筑展示示范项目。
鞍山道辛亥革命历史纪念景观线将以建设天津示范项目为建设目标,形成鞍山道日租界旅游板块“扶桑市井”项目、特色文化建筑形象展示点,在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基础上,静园——辛亥革命的对象末代皇帝溥仪从皇帝到公民的传奇,及其代表的末代封建皇朝遗老遗少的历史展示;段府——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政府的执政者段祺瑞及其代表的北洋军阀的历史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辛亥革命历史文化景观线,同时进行特色餐饮、娱乐等经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