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12项旅游资源濒危 古村历史民居破坏严重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旅游局、中科院地理所及各区市等多方合作,《青岛市旅游资源单体名录》、《青岛市旅游资源分布图》、《青岛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等相继编撰完成,这意味着自2010年6月开始至2012年12月结束,历时30个月的青岛旅游资源“家底”普查工作结束。经过盘点,最终调查确定旅游资源单体3617个,新发现单体728个。

历史民居、古村落破坏严重

“旅游资源单体不等同于旅游景点,它是一种旅游资源,可以是一处景观,也可以是一种天象,或者一棵树、一块石头、一个节庆活动等等。旅游资源普查就是为了摸清青岛市旅游资源的大家底,发现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新旅游资源单体,并为未来青岛旅游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普查中还梳理出了濒危旅游资源12项,其中工业遗址2项、名人墓1项、传统民居1项、古村落3项、民间演艺5项。

历史民居、古村落的消逝令人痛心,地域独有的民间演艺形式也因种种原因面临消亡。记者了解到,一些民间演艺,如平度烛竹马、扛阁、柳腔、胶州八角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正逐渐消失,“究其原因,一是艺人年迈,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传承队伍青黄不接。二是许多失去市场支撑而又缺乏开发利用潜力的传统绝技,缺少持续的保护经费。三是已评估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措施不力,难以持续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历时30个月的普查也为“拯救”这些濒危旅游资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科学依据。

旅游资源摸清“家底”

据了解,调查确定的旅游资源单体,崂山区东北部、市南区、市北区、平度市北部四区域最为密集,其中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为独树、奇特与象形山石、山丘型旅游地、水生动物栖息地、岩石洞与岩穴、谷地型旅游地、冷泉、凸峰等基本类型,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人文旅游资源占全市旅游资源等级单体总数的69.12%,是今后我市旅游业开发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此次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在类型拓展、技术应用和流程管理等方面均实现了创新。其中针对旅游资源普查建立了一套标准的信息化流程与技术框架。研发了旅游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网络化的旅游资源采集、上报、审核、评价、发布、互动和管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了3617个旅游资源单体30GB普查资料采集入库及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自动创建,开通了项目专题网站和问题讨论区,并建立了网民互动参与和资源拓展的动态管理机制。 “目前数据库正逐步对公众开放,并广泛征集旅游资源信息和线索。”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市民可直接登录项目专题网站,在线提供新发现的旅游资源的线索、名称、位置、文字介绍以及照片等,并对已有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打分。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