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椅圈多讲究:三改扶手鳝鱼头 图

红木家具中椅圈扶手尽头向外反转的小勾,有人称之为“云头”,师傅们都形象地叫它鳝鱼头。扶手,手扶之用。对于扶手的触感,中国明式家具学会的张乃仁教授讲得很形象:“手在触摸到(鳝鱼头)的时候,就像写字,写横写竖,最后那个顿笔,“顿”的那一下感觉。在“顿”的过程中,笔刚开始顿,还没有提起来,那个过程感觉最舒服,用现在的话说“最爽”。用手向下触摸,到“鳝鱼头”的这个地方,稍稍给人一顿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个“鳝鱼头”,那个富有节奏的感觉就消失了。”可见鳝鱼头无论是欣赏还是使用,都大有讲究。
宣明典居的扶手线条修改过几次,早期用楠木打样,后来制作红酸枝的,再到最后紫檀的,在线条的弯转上下了一些功夫。
最早的楠木圈椅扶手,鳝鱼头向外翻出,然后再向后勾回。弯度急,幅度大、感觉“炸”、有一些夸张,不够含蓄也不够庄重。换句话就是:做撇了,有点儿拧巴,与整个椅圈均匀的弧度不太协调,显得矫情和小家子气。
后来,把弯度减小,感觉好一些,但鳝鱼头伸得太长,放过劲儿了。傅军民对圈椅扶手的最终追求是这样一种效果:就像一个刚刚抽出的卷草芽头,正在向外生长,想弯出去,但还没有完全弯出去,还有生长的空间,于是给人带来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于是再思考,再调整,最后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弯度折中,将鳝鱼头长度缩短,改成现在的样子远观玩味,确有嫩芽初露,欲弯而未弯的意犹未尽之感;坐于椅上,外翻的鳝鱼头恰好抵住掌心,阻止沿坡度下滑的手臂。闲来无事,还可以随意地按摩手掌,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