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小吃—豆汁儿的起源史

“没尝过这口儿,您可真不算来过北京。”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会员——制作豆汁第五代传人俊王德顺斋的王世华,对《生命时报》记者如是说。豆汁称得上是北京最具盛名的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其有着特殊的偏爱,甚至称之为“本命食儿”。据说早在辽、宋时豆汁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但真正有了“身份” 始于清乾隆十八年前后。豆汁儿成为清宫御膳的一种饮料,也有了“北京豆汁儿,旗人的命根儿”的说法。

“豆汁儿最初是穷人的吃食儿。”王世华说,这是因为豆汁其实是用制造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做成的。用绿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成细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 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李时珍曾盛赞绿豆是“济世良谷”、“食中要物”,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的功效。而经过发酵后的豆汁,保健功效更是大不一般,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有清热、温阳、健脾、开胃、除燥等功效。“现代人都重视排毒养颜,豆汁在这方面可是好了去了。”

豆汁儿虽营养高,味道却有点与众不同。不爱喝的认为味道酸臭,但爱喝的人却说“酸香”。对此,王世华说,喝豆汁儿要得法,“喝一口豆汁儿吃口辣咸菜丝,再喝一口吃口焦圈,酸咸脆香混合在一起,那味道就出来了。”而且,喝豆汁儿还要有架势,“端起碗来喝才是有范儿,不能拿勺,您一拿勺可就露了怯。”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