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公助”保护名人故居 丰子恺旧居陈列室挂牌

作为上海市“民办公助”保护利用名人故居模式的一个代表,位于陕西南路39弄93号的丰子恺旧居近日经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挂上了“丰子恺旧居陈列室”的铜牌,凝聚着丰子恺先生毕生心血的 《护生画集》也在故居三楼的“护生画集史料室”与参观者见面。 

如何保护好沪上众多的名人故居,“民办公助”不啻为一种好的形式。名人故居是城市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能够给城市增添文化景观和历史厚重感,但是,现在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深度城市化的进程,很多的名人故居在市政动迁中消失了,个别名人故居甚至已融入厂房、开发区、绿地和居民住房之中。

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来保护和利用名人故居,对社会和名人后代来说,都是双赢的举措。现在许多政府的社会福利设施,从文化体育卫生到养老设施,都已采用“公建民营”的做法,打破了过去公办的公共文化体育卫生养老等设施和机构的模式,避免了全部由政府包办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弊端,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此一来,在沪上已有的名人故居资源面前,政府“花小钱”就能扶持推动并发挥名人故居的最大社会价值和利用率,这岂不是一种全新的突破和对文化繁荣的推动吗?

作为沪上名人故居“民办公助”的典型范例,陕西南路39弄93号的丰子恺先生故居已被公布为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在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政府协助丰家修缮旧居,并完成丰子恺旧居的陈列展示,所用经费由丰家筹措。在申城建设一流文化大都市的愿景当中,这样的保护利用尝试,对于诸多名人故居该如何更好、更优地去保护利用,具有示范意义。

责任编辑:DSS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