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卡雅葡萄酒大师的盲品秘诀

盲品一直是葡萄酒世界里最让人乐此不疲的游戏,但盲品也是目前各大葡萄酒比赛和评分都采用的品鉴方式,被认为相对而言是更为严肃公正的评判方法。

对专业人士而言,盲品不仅是依靠经验和直觉的猜测,同时也是根据线索逻辑地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过程。在专业的葡萄酒评审和侍酒大师(Master of Sommelier)、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等专业认证考试的盲品环节中,使用严谨而符合逻辑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丰富的经验和严格的训练能帮助我们合理地收集线索,再通过相对严谨的逻辑推理出葡萄酒的身份,再对葡萄酒的品质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在今年10月份WINE 100的大师班上,来自澳洲的葡萄酒大师 安德鲁·卡雅(Andrew Caillard)和我们分享了他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盲品方法,通过使用卡雅的这套盲品专属的品酒表格(Andrew Caillard’s Tasting Grid)的思路,品鉴者就可以清晰地分析归纳出葡萄酒的各种特点,判断酿造方法,最后可以顺利推导出葡萄酒的身份,同时给出相对可靠的评分。

卡雅是一位”葡萄酒大师”(MW,Master of Wine),早在1993年他就通过考试获得了”葡萄酒大师”MW的头衔。葡萄酒大师考试的实践部分就是一场连续三天每天两小时的盲品突击战,这套盲品方法和品酒表格就是他为了准备葡萄酒大师的考试而归纳总结的,得到了很多后来者的认可,被认为是快速盲品葡萄酒的有力工具。2010年世界最佳侍酒师,”葡萄酒大师“(MW)和”侍酒大师“(MS,Master of Sommelier)双料头衔拥有者 吉哈·巴塞(Gérard Basset)正是使用这套表格的方法通过了MW考试。

在WINE100这次的大师班里,安德鲁·卡雅同我们分享了他的这套品酒表格的使用方法,并且同我们探讨了回答MW考试问题的品酒辞写作方法。这次大师班使用的教材正是他在多年前撰写的一篇关于”葡萄酒大师“考试中酒评写作方法的文章,详细介绍了MW考试的盲品环节,以及要使用的写作方法。经过他的授权,分享给知味葡萄酒杂志的读者。而在下一篇里我将会详细介绍安德鲁·卡雅的品酒表格(Andrew Caillard’s Tasting Grid)的用法,以及这套方法与WSET的SAT盲品方法(Systematic Approach ot Tasting)的对比。

安德鲁·卡雅(Andrew Caillard MW)

1984年毕业于罗斯沃西学院(Roseworthy Agricultural College,先并入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酿酒专业。1993年获得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头衔,澳大利亚葡萄酒大师协会前任主席。在澳大利亚Gourmet Traveller Wine杂志上开设专栏,并出版了葡萄酒相关著作。安德鲁·卡雅不仅是葡萄酒拍卖师,还是Langton’s葡萄酒拍卖行的创立者之一。

在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考试的盲品环节里,考生需要展现出自己评估和确定“葡萄酒的品质”以及“经典”款葡萄酒的能力。基础酿酒知识,包括特性(Personality),葡萄品种的使用,风格,熟成和陈年也在需要掌握的范围里。精炼与简洁非常重要,考试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有条不紊地专注于品酒,快速地做出决定,记录下答案是必须技能。

你的品酒笔记里需要展现以下的几点能力,取决于问题的不同有时需要展现出以下全部的能力:你品酒的能力、展现对葡萄酒的酿造(包括酿造与熟成)有一定的了解、风格、质量评估、酒龄评估/年份、葡萄品种、国家,产区,子产区以及(有的时候)村镇、展现简洁精炼的书写能力,准确的英语拼写能力是必须的。

案例 经典酒款的品酒辞

2010 Puligny-Montrachet, 1er Cru

散发出非常清晰且浓郁的蜜瓜/桃香气——这是凉爽气候霞多丽特征,带有潜藏着的酵母味道,一丝木桶发酵带来的坚果/烘烤的特征以及新橡木桶的复杂度,意味着这瓶酒来自一个传统的葡萄酒产区。中等偏高的酒精度伴随着优雅的天然酸度,稠密的口感和带黄油蜜瓜味道的余味表明这很可能是一瓶高质量的勃艮第白葡萄酒,比如 Puligny-Montrachet或者Meursault。清淡的颜色,对木桶精巧的使用,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结构,指向一款优质的近期年份。出色的平衡度与复杂度暗示着这是一个来自一流村庄甚至一级田的标准。

点评:使用常见的品酒语言;在品酒辞里论述葡萄酒的结构;每句话都应该由一个观察到的现象紧跟着一句结论。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