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推鲁菜标准求传承 首批13道菜成"教科书"

《通天燕菜》等13道鲁东菜省级地方标准已经实施一年,目前的鲁菜情况如何?昨天(9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特别邀请餐饮经营单位参与,一起召开了鲁东菜标准宣贯传贯彻暨减盐干预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标准化”还未深入人心,鲁菜“重口味”、缺乏特色的问题依然存在,与会人员对此提出标准化实施对策,同时还建议鲁菜发展可借势旅游业。

“重口味”脱离众口 鲁菜需“变味”

“鲁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曾经无限辉煌。但随着味精、鸡精、嫩肉粉、色拉油等烹饪配料的普及和各菜系烹饪技法的不断融合,传统鲁菜“鲜、嫩、爽、滑、香”等特色不再突出,相对中庸的鲁菜失去了标志性。”昨天的会上,福山区质监局副局长刘黎静对于鲁菜现状进行了分析。她,她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人们普遍追求清淡、健康、新鲜、美观的饮食,而鲁菜则筵席着重油、重盐、重味觉、轻外观的传统,不再适应当前需求。”

对此,她认为鲁菜标准化是改变现状的途径:“山东各地鲁菜分支较多,同一道菜,食材不同,做法不同,口味不同,或者乱用菜名、鱼目混珠等问题突出,食客们形容鲁菜为“咸糊糊、油糊糊、黏糊糊。”。相比之下,当前川菜、湘菜、粤菜、土家菜等具有鲜明特色的菜系在全国各地爆红,而鲁菜却日渐没落。鲁菜标准解决了同一道菜不同名或多道菜混用名等问题,对油、盐等调味品的用量进行了规范,保持鲁菜原汁原味的传统,改善口味重的问题,符合追求清淡、健康的饮食潮流。”

本地人竟不知哪儿能吃正宗鲁菜

然而,鲁菜标准发布实施一年,正宗鲁菜却并未随之再现。针对鲁菜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福山区鲁菜协会会长张振勇说:“外地游客到烟台,好多人听说“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的谚语,但当地人竟然不知道该推荐他们去哪里品尝正宗鲁菜,连一些鲁菜经营单位也不能向客人推荐哪些菜是正宗鲁菜。鲁东菜、鲁中菜、鲁西菜、鲁南菜等虽然都在继承、发展和创新,雷同多、创新少的问题也在日益显现,使鲁菜越来越缺乏特色。尤其是本地人有“同行是冤家”的恶习,因此有些餐馆偷工减料,甚至用劣质原料,如果继续这样就竞争,就根本谈不上全市、全省、全国闻名。”

鲁菜标准化全省都在进行,然而雷同的现象却因此增加。针对这个问题,张振勇会长提议:“应该把安全和信誉渗透到餐饮生产经营的每一道环节,不断完善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督制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实施控油控盐等符合时代潮流和人体健康的改革、创新措施,回归鲁菜追究原汁原味、鲜嫩爽滑的传统特色。各位餐饮老板竞争时候,应该在菜品质量上做文章,而不是弄些不入流的阴谋诡计,不要做得连本地人都不到福山酒店吃饭。”

鲁菜“走出去” 要借力旅游优势

要让鲁菜“走出去”、不失传,张振勇提出应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他说:“烟台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蓬莱阁游客很多,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好好利用。无论坐火车,还是坐飞机来,游客们都要经过福山周边再到蓬莱,如果我们能让各地游客知道“蓬莱有八仙、鲁菜在福山”,何愁我们的鲁菜不能做大做强。要用特色鲁菜的发展来繁荣餐饮市场,推进餐饮业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相结合。”此外,他还提议,在鲁菜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可以制定点评标准,以此对各家经营鲁菜的餐饮单位,进行星级评价。

对于鲁菜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关系,刘黎静副局长也表示同意,她说:“振兴鲁菜文化有利于促进山东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更加有利于鲁菜经营行业和厨师队伍的不断壮大。”

当日,每位鲁菜馆老板还领到了首批13道鲁菜的标准,记者看到,每位老板或厨师在拿到标准后,都会第一时间翻开,仔细浏览,有些彼此相熟的还会拿着标准细细评论一番。“我刚才把13道菜全部看了一遍,我发现标准对油盐的使用全部精确到了克,而且这些克数实际上都很少,如果按照标准做鲁菜,那做出来的菜味道就不是现在的重口味,而是非常清淡了。”一位厨师对记者说,“鲁菜真要换口味?”

这位厨师的怀疑得到了刘黎静的证实,她说,标准的制定就是为了摒弃传统菜谱中适量、少许这样的模糊字眼,不再依靠厨师自己的个人喜好来决定菜品的味道。同时,在标准的制定中,也响应省政府控油控盐的号召,对油盐等调味品的用量进行了严格规范,能使用天然原料调味的,尽量避免用味精等工业产品,保持鲁菜原汁原味的传统特色,也符合现在市民追求清淡、健康、原生态的饮食潮流。“另外,鲁菜标准化还解决了同一道菜不同名或多道菜混用名的问题,有利于鲁菜市场化抱团发展,也能鼓励厨师发扬鲁菜传统技法,遏制无序竞争。”

张振勇也表示,现代人大多注重身体健康,而新的鲁菜标准就淡化油盐,“高血压最怕多盐、重油,尤其是中老年人,我们就是要在健康的基础上发扬鲁菜。”为了真正达到“宣贯”的目的,在现场,福山卫生局还为到场的各位饭店老板、厨师发放了油盐量勺,鼓励饭馆回去后用量勺做菜。

“行业自律,走标准化之路,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饭馆和菜品,力争每一个店都做出自己的特色,把福山鲁菜发扬并传承,这是我们大家所有人的心愿。”张振勇最后说。

相关链接:首批13道鲁菜都有啥?

在福山华侨宾馆、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福山福源大酒店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起草下,首批13道鲁菜标准出炉,分别为通天燕菜、三丝鱼翅、蹄筋扒海参、海味全家福、扒原壳鲍鱼、芙蓉干贝、煎火靠大虾、烧熘虾仁、油爆海螺、清蒸加吉鱼、软炸里脊、拔丝苹果、韭菜炒海肠等13个。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