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条回购仍存检测漏洞

暗访:

小金店表示可以加“银行标志”

金条掺假是否可行?记者暗访广州市场后发现:仅从技术面来看,完全是可行的;但单人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在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附近,散落着三十几家打金铺,接受“以旧打新”与黄金产品订制服务,掌握了全套的黄金制作工艺,——不用大型机械,不用工厂厂房,传统的冶炼、焊接工具,足可以制作简单的合金、黄金产品,金条当然是最简单的黄金产品。

在荔湾广场附近,记者以顾客的身份进店咨询,老板要求提供原材料与产品图形,对于黄金首饰没有什么限制:“做成什么式样,只要技术要求别太高,都可以满足,既可以加企业标志,也可以加企业名称”,“加银行的标志可以不?”“戒指?可以呀,你喜欢就可以。”

对于原材料,店主十分小心谨慎。顾客送来戒指、项链或金条,说好价格后,店主都会先量体积、称重量,再一点点剪开看内部,火烧灯照,仔细辨明成分后在预订单上说明白,防止被顾客欺骗。

记者连续询问四位老板:“我想提高金首饰的硬度,能否加点铜进去?”4位老板中,一位马上拒绝,三位态度暧昧:“那你为什么不去直接买K金?”

但当记者问:“我想做两块金银合金条,上边有花纹,金的成色占75%,可以吗?”四位老板立即拒绝。

造假金条成本高“回报”小

记者从广东省黄金协会、广东金银珠宝商会了解到,广东珠三角地区是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珠宝产业基地,广州的金银产品市场已发展得比较规范,即便是小型金店也十分关注信誉问题,不愿意与造假事件有染;改变金首饰成色可行,个人造假金条的空间却不大。

而且,对于个人来说,造假金条的成本较高、“回报”过小。比如一块100克的金条,目前真货的市价为36000元,成本很高,如果掺进去25%的白银或铜造假,可以得到7000~8000元的回报;如果掺得过多,不用检测,一目了然是假货。

银行:

回购并无检测纯度

那么,以上“隐患”中的黄金产品是否如网上人士所言不知不觉中流入了市场?答案是肯定的。黄金业务属于近两年来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银行虽然是回收金条的重要平台,但还没有专业人员的配置,检测方面经验不足、设备不够,回购金条服务漏洞重重。

记者昨天走访了越秀区的数家大型银行,看到现场回购柜台工作人员对金条检验程序十分简单,只用“尺”、“称”等计量工具对客户的金条进行度量,而没有配备珠宝检测站的X光谱设备,金条甚至不用经过刀剪、火烧等检测程序。回购人员中,有的兼职储蓄业务,有的本是理财经理,没有一位是专职黄金业务的专业人士。

在此情况下,两类隐患一定存在:首先,银行柜台只能“粗检”金条成色,无法细查成色差异。九九金的黄金含量高达99.99%,但标准称量工具只能测到克重后一个小数点的位置,对于100克的金条来说,类似设备无法准确区别出三个九与四个九的金条。二是看不到黄金内部结构,如果有人刻意掺进比重、密度与黄金差不多的金属,比如说“铱”,又比如说是“钯”,银行根本无法发现,照收不误。

银行金条一旦被回收后不会做回炉处理,而是直接被转回市场交易,老百姓如果买到了掺假、不纯的金条,只能自认倒霉。

教你辨认

金条掺假

广东地质局珠宝检验中心的项贤彪主任总结了黄金掺入其余贵金属的情况,认为金条掺假在技术上来看,完全是可行的:

1.黄金能与许多金属形成合金,原因是这些金属的原子半径与金的原子半径非常接近。合金中的所有金属都比其纯金属熔点低,假如把金加热到接近熔点,金就可以像铁一样熔接,纤细的金粒可熔成金块。

2.含银和铜可明显地提高金的硬度;含砷、铅、铂、银、铋、碲能使金变脆,铅在这方面的特点就更为突出,仅含铅1%的合金,如果冲压一下,就会变成碎块,纯金中含0.01%的铅,它的良好可锻性就将完全丧失。但肉眼无法区分。

3.黄金含银比例越多,色泽越青;含铜比例大,则色泽为紫红;含钯、铅、铂比例越大,则越白。

百货商场:可能“降级”回购金条

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商业银行的回购业务依然停留在较低水平;为了防止与减少造假行为,大多数银行都只收自己银行发行的金条。

而且银行在回收金条时要求市民必须出示发票、产品合格证书、购物凭证与身份证。而且,银行营业网点虽多,却只有少部分级别高的网点才做回购业务,比如中国银行[2.83 0.35% 股吧 研报]的金条购销业务基本只能在省行进行;不少银行还要求市民电话预约;记者走访中,下午5时,银行还没关门,黄金回购业务却已经“收档”了。

与之相比,黄金投资公司、百货商场的回购业务虽无价格优势,却有服务优势,金首饰、金条、各类黄金产品均是回购对象。银行金条、交易所金条、珠宝商金条均在黄金超市的柜台火热交易。

但凡事有利有弊,据记者调查,百货商场尽管设备好,但市民的金条却有可能被“降级”,也就是说四个九的首饰往往被当成三个九、两个九的首饰去回购,而三个九的往往只被当成95%的首饰回购。理由很简单:边角处的成色没够四个九,回购方不能吃亏。

由此来看,金条购销市场,从服务到效率,远没有达到令顾客满意的程度。市民投资金条,不仅要关注价格,还要关注买卖方式,建议谨慎交易。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