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门头沟古村落的民居建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我国,人物故事是各类建筑装饰的传统题材。在安徽、山西等地区的古村落,神仙、传说中的人物、戏剧、文学中的人物以及历史人物故事的砖雕、石雕、木雕非常广泛。我在安徽的一些古村落参观考察时看到当地民居雕刻的人物形象甚至达到一百余人之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蔚为壮观。北京地区的建筑装饰人物题材不是表现的主流,特色以花卉植物和珍禽动物为主,人物故事题材相对次之。

门头沟古村落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人物故事表现形式最多的是壁画,其次是砖雕,再次是数量极少的石雕。这主要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和材质、面积的限制,相对复杂,工艺难度大,因此更显弥足珍贵。这些题材大都集中在浅山地区的古村落,如石门营村的刘洪瑞宅院、三家店村的殷家大院、城子村的张家宅院、岳家坡村的焦家大院等。这些院落集合了砖雕、石雕、壁画多种表现形式,也不乏门头沟建筑装饰的经典。

在这些村落,砖雕在民居中主要出现在门楣、墀头,壁画则是在大门门洞中两侧的墙壁上,石雕有人物图案的门墩等。三家店殷家大院和合二仙的门枕石,是目前了解到的门头沟唯一一幅人物图案门枕石,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遭到了损坏,但衣服纹理、举止形态依稀可见,二仙笑容可掬,手持莲花,跃然石上,是难得的民居装饰遗存。

石门营村刘洪瑞宅院,各种人物题材是最多的,有多幅砖雕和多幅壁画。砖雕是神仙和人物故传说,壁画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有雅有俗,雅俗共赏。深山地区的古村落中,人物故事题材相对更少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依次为壁画、石雕、砖雕。沿河城村有人物的壁画,梁家台下村、小龙门村、黄岭西村等有带有人物图案的角柱石,砖雕只有灵水村的一处墀头,雕刻题材深刻,雕刻的位置和表现手法具有山、陕风格,有别于本地区,在门头沟仅此一家。 

在这些村落,砖雕在民居中主要出现在门楣、墀头,壁画则是在大门门洞中两侧的墙壁上,石雕有人物图案的门墩等。三家店殷家大院和合二仙的门枕石,是目前了解到的门头沟唯一一幅人物图案门枕石,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遭到了损坏,但衣服纹理、举止形态依稀可见,二仙笑容可掬,手持莲花,跃然石上,是难得的民居装饰遗存。

石门营村刘洪瑞宅院,各种人物题材是最多的,有多幅砖雕和多幅壁画。砖雕是神仙和人物故传说,壁画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有雅有俗,雅俗共赏。深山地区的古村落中,人物故事题材相对更少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依次为壁画、石雕、砖雕。沿河城村有人物的壁画,梁家台下村、小龙门村、黄岭西村等有带有人物图案的角柱石,砖雕只有灵水村的一处墀头,雕刻题材深刻,雕刻的位置和表现手法具有山、陕风格,有别于本地区,在门头沟仅此一家。  门头沟古村落民居的建筑装饰中人物故事的题材主要有以下五类:

、神话传说、戏曲典故中的人物形象。

如:仙翁对弈、仙翁出行、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蝉、风雨同舟等。这类题材是我国的传统题材,是我国福、寿文化以及和文化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对幸福、长寿、和谐的期盼。

和合二仙在民间称为喜神,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人物故事,其形象图案常作为喜庆祥和的象征。造型通常以两个童子出现,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持圆盒,或有蝙蝠、祥云从盒中飞出,或有鸟儿站在盒子上。二位仙人满面笑容,超脱悠然。以荷、盒比喻和、合,寓意和谐,美满幸福。纹样中带有如意云纹的图案也称和合如意。民间传说中的二仙,叫寒山和拾得,情同兄弟,他们喜欢上同一个女子,互相却不知情,寒山即将迎娶成婚时方获知本末,便出家为僧。拾得闻听此讯后也前往寒山所在的枫桥,决意与寒山一同出家,寒山得知拾得要来,手持盛开的荷花,迎于寺外,从此二人共同修行建得寒山寺

有关和合二仙的各种雕饰、年画,在民间深受喜爱,流传甚广。

刘海戏金蟾出自道教典故,也是民间传说中的财神。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古时人们认为如果得之可致富发财。刘海戏金蟾寓意财源茂盛源源不断。岳家坡村 68 号宅院的壁画,刘海赤脚蓬头,袒胸露怀,面带笑容,两手把玩一个钱串,脚下有金蟾正在从水中游到岸边。壁画构思巧妙,画面简洁,人物生动。

仙翁出行也称寿星瑞图。寿星由古代星宿崇拜之南极老人和寿星演变而来,人们认为寿星出现天下安宁,是吉瑞之兆;供奉可以长寿。我国对寿星的信仰自古就有,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石门营村刘洪瑞宅院的门楣砖雕图中的仙翁出行,寿星骑在鹿背上,一手持桃,一手持扇,慈眉善目,道貌岸然。前面是猴子引路,不仅手捧桃子,而且将桃枝扛在肩上。后面随行一童子,右手捧桃,左手持宝仗,宝仗上挂有葫芦。在这幅图中南极老人、鹿、桃、灵芝都是象征长寿意义的纹样,同时辅助其他吉祥纹样寓意幸福长寿,子孙福禄不尽。传统吉祥纹样中的猴子通常与旧时礼制封公爵王侯有关,多是寄托加官封侯的期望。画面中的童子代表子孙后代,所持葫芦因其多子,蔓长,在民间也叫子孙葫芦。

、受到称颂的历史人物故事。

如:踏雪寻梅、张良纳履、周敦颐爱莲、黄生借书、陶渊明爱菊等。多数人物形象是通过故事情节、情景反映表达思想和处世观念,内涵深刻,以道德教化,励志修养内容为主。

踏雪寻梅是我国古代雕刻、陶瓷、绘画等艺术表现的常用题材,源于唐朝诗人孟浩然。他情怀豁达,不媚世俗,但仕途坎坷,有诗名但无有功名,隐士终身,在风景胜地鹿门山过着田园的生活。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柳,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诗歌多是五言短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感受真实,诗句简朴生动,不事雕饰。其所作《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为千古传诵。孟浩然酷爱梅花,常常骑驴寻访梅花,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三家店村、城子村、岳家坡村、石门营村等都有踏雪寻梅的题材,可见人们对此的喜爱。体现了对文人雅士的称颂,崇尚自然,超脱自我,淡泊名利,自由洒脱。踏雪寻梅的画面通常表现的是一幅郊外田野的活动情景,画面中的驴子低头奋力向前,呈现顶风冒雪之势,骑驴的老者神情淡定,从身穿的斗篷,表现出天气的严寒,画面无雪胜有雪。有一童子手持梅花紧紧跟随,背景图案是盛开的梅花。张良纳履,圻桥授书,讲的是黄石公深知张良谋略不足教育其忍小岔而就大谋,最后授以《黄石兵书》,后张良帮助汉高祖建立两汉政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成为一代名臣。

门头沟灵水村张良纳履的墀头砖雕,虽然画面的局部受到损坏,但故事情节中的背景及人物保存完好。画面中间的位置有座一小桥,桥下是流水潺潺,桥旁有苍松翠竹,只见老者端坐在桥头的树下,一只脚略微抬起,张良跪地,仰视老者,手拿着鞋子恭敬的为老人穿鞋,人物的神态惟妙惟肖。该砖雕以历史人物为题材,以文学典故为内容,将完整的故事情节呈现在盈尺之间,不仅突破了民间传统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教益。

石门营村的壁画是多幅著名文人墨客经典故事的描绘,其中有周濂溪、王羲之、黄生、陶渊明、孟浩然等。周敦颐号濂溪,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著有名闻天下,脍炙人口的《爱莲说》。文章托物言志,表达了不追求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周濂溪辞官回家养病,四周塘泽相连,山青水秀,池塘种满莲花。在壁画中,周濂溪右手持莲花,左手持扇徜徉在湖边,湖水清澈、莲花盛开,小桥、小船、远山、农舍,尽在画中。黄生借书。

三、是劳碌的人物形象。

如渔樵耕读。任何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渔樵耕读在当时的农耕社会,表现了民间四种不同的但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各行其事,各得其乐,和谐相处,安居乐业。表达的是对淡泊自如,超脱世俗境界的向往,对太平盛世的称颂或期盼。相传,渔夫、樵夫、农夫、书生,这些人物形象来源于历史人物。在石门营刘洪瑞宅院的门楣上有渔樵耕读的砖雕,每个人物的形象表达准确一目了然,渔夫挽着裤腿,提着鱼赤着脚,樵夫手持斧头身背木柴,农夫肩扛锄头,头戴斗笠,书生则是身着长衫手持书、扇。渔樵耕读是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也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纹样。

在门头沟三家店村的殷家大院的门楣上,有一幅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场景的珍贵砖雕,不拘一格且雕刻精美。其中各种人物有十数人之多,他们或道别、或赶路、或骑马、或推车,场面宏大,人物生动。这种装饰题材不是无意而为之,它体现了主人财源滚过生意兴隆的美好憧憬和愿望,同时也有环境背景的影响。三家店村是陆路、水路交汇之地,水路是永定河,村头有渡口,陆路是京西大道,穿三里长街而过,是山区和京城的重要转运之处,商业、运输以及各种服务门类一应俱全。被评为北京历史文化古街区的三家店村老街,至今仍可领略到过去的繁荣景象。殷家以经营煤炭为主,富甲一方。

四、是对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化诠释。

门头沟地处京西,许多村落在大山之中,但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色彩。沿河城村一户民居的过道中有著名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两首诗词的形象画面,壁画中有文字诗词、有景致人物,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清明》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词的配图中路人举伞匆匆前行,侍童用衣袖遮雨,以及向牧童询问酒家的情景生动再现。《寻隐者不遇》中写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以上人物形象仅仅是我们对门头沟古村落民居建筑装饰所作的整理。在门头沟的古村落的建筑装饰中还有大量的人物形象集中在寺庙,有的寺庙带有情节的人物故事、戏出的壁画达到几十幅。间,表达直白朴素。另一类表达的寓意是子孙平安。这类题材通常是童子与花瓶组成,童子抱花瓶,借花瓶的瓶与平安的平字的谐音,花瓶中插有牡丹花象征着富贵。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