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板栗第一村 品渤海板栗文化游

牧童遥指何处去,京郊板栗第一村。出怀柔城区,沿怀黄路驶进渤海镇形象大门,贴着河边前行两公里,在三渡河村南的路边,一尊“牧童指路”石雕,便可以把游人引导到风景如画的京郊板栗第一村——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
说起六渡河村村名的来历, 离不开怀沙河这条母亲河。怀沙河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银色丝带盘绕在六渡河村前。从前六渡河村的祖辈们依靠怀沙河水灌溉、捕鱼,得以繁衍生息,如今,这里依山傍水,河鸭成群,是集垂钓、烧烤、戏水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据考证,六渡河之“渡”并非取自渡口之“渡”,而是作为动词存在的。说的是早年村民从怀柔城区到六渡河村要渡过六次河水之意。如今,站在高山之巅俯视六渡河村全貌,怀沙河绕蜓于山涧,依地势而行。像一条银蛇在山谷中游荡。村落原本没有名字,但是叫的人多了便有了名字。据说六渡河村的祖先们就是当年从山外过六道河落脚于此,并繁衍生息的,雨季来临时因河水暴涨,难以过河,因此,过河便有了“渡河”的寓意,人们为了铭记出行的艰难,久而久之,便将村名演变为六渡河村了。
六渡河村像一颗镶嵌于山水之间的明珠,熠熠发光。清晨,逗留于怀沙河之上,河水自西而来,床宽流细,柔缓有声;远山峰谷,雾淡云薄,帷卷幔飘,朦胧青绿,不见颓岩。接天之际,一线曲折,丹青妙品,不过如此;驻足桥头,树掩村庄,红墙青瓦,炊烟萦绕;村前是怀沙河湿地,河柳苇蒲,泽藻艾蒿,水气染绿,延绵而下。伫足东望,水岸栗森,一时间顿觉心腑清畅,平日里那凄愁辱苦或名利荣誉,皆被晨风水雾涤荡而去。
六渡河村之美在于它的美丽富足。村里老人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怀沙河鱼虾很多,人们打渔不用网具,只需捡一块碎石即可。今日的怀沙河虽已因水小没了昔日的盛况,但历史留在人们心底的却是长久温馨的记忆。
说起六渡河村,就不得不说到这里的板栗。六渡河村的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果质皮薄,个头均匀,甜度适中,口感香酥而名声远扬。加之这里的板栗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市板栗产区之首,因此便有了“京郊板栗第一村”的美誉。
为了实现农、游结合,随着2008年栗花沟沟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启动,实现了当地板栗产业与旅游业的完美融合。紧接着六渡河村人借助旅游人气先后建起了板栗文化市场,板栗炒货市场,并推出了糖炒栗子、板栗宴、板栗酒、栗蘑采摘、板栗树认养等系列旅游项目。特别是栗子焖肉,大枣栗子,干炸栗蘑,栗蘑炒瓜蛋,栗蘑炒芹菜,栗蘑炒扁豆角丝,栗蘑汤,栗蘑馅饺子等美食,再配以板栗养生酒,简直可以说是地道的板栗大餐,吃上一顿,保您大饱口福。
一顿美餐之后,您还可以漫步于怀沙河万亩湿地公园内的林荫小路,赏花观景。或眺望远处的青砖红瓦,水亭木榭,或近看垂钓池中的几尾金鳞游浅底。目之所及,可谓一派恬淡雅致。行迹所至,尽是田园风情。
走进板栗第一村,品味板栗文化游,一定会给您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