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等十大名楼“组团”申遗搁浅 原真性遭质疑

近日,原定在湖南长沙举行名楼年会期间签署的《中国十大名楼联合申报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宣言》,已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保护长沙宣言》。这也意味着颇受争议的阅江楼等10大名楼“抱团”申遗一事暂时搁浅。

曾传10大名楼组团申遗

签署历史文化名楼保护“长沙宣言”的11座城市分别是岳阳市(岳阳楼)、武汉市(黄鹤楼)、南昌市(滕王阁)、蓬莱市(蓬莱阁)、永济市(鹳雀楼)、昆明市(大观楼)、南京市(阅江楼)、长沙市(天心阁)、西安市(钟鼓楼)、宁波市(天一阁)、杭州市(城隍阁)。

此前,主办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除杭州城隍阁之外的10大名楼将“抱团”申遗,10座与会城市将签署《中国十大名楼联合申报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宣言》,消息传出后曾经一度引起公众对“新遗产”的种种议论。

“原真性”大打折扣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贺云翱直言,这些名楼多为后期复建的仿古建筑,与之依存的山水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想作为“文化景观”申遗难度很大。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遗产要素,而此次参与申遗的名楼很多都是最近二三十年间重新修建的,其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和保留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因此大打折扣。南京的阅江楼历史上“有记无楼”、“有诗无楼”――600年来虽有2篇《阅江楼记》流传后世,但终因种种原因未建成。直到2001年南京市政府新建阅江楼,才结束了600多年来“有记无楼”的缺憾。

更关键的是,此次十大“名楼”申报的遗产类型是“文化景观”,名楼建筑本身要具备“原真性”。如今,这些名楼的周边环境大多发生了很大变迁,“楼外风景”的原真性遭到商业味的侵袭,也是申遗路上的一大障碍。

我说:

“申遗”变成地方的“形象工程”和“涨价工程”,运作成本和公共资源的浪费就不可避免。劳民伤财的申遗,既是对历史的不敬,也是对文化的不敬,更是对人民的不敬。这样的申遗热,不要也罢! target="_blank">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