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黄花梨神像不翼而飞

导读:公祖文化是海南传统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那些最初来海南开疆辟土的先民们,在历史的涤荡中逐渐发展成为一方居民的保护神,被奉为“公祖”定期接受子孙祭拜,从而也形成了海南村村有庙宇,家家拜公 祖的独特民俗。在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的梁陈村,也有这么一座公祖庙。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座公庙自他们记事起就一直存在,供奉着梁陈村的先祖,是整个村子 祭祀祖先、祈求平安的神圣地方。但是,就在这个月的14号,发生在公庙的一件事,让整个梁陈村的村民们一时难已接受。

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梁陈村副村长梁其军:13号下午他还来这里烧香,14号下午,我们村里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这里干农活,他中午在这里乘凉,他看到这里(神像)没看到了。

梁其军:中间这个大的是陈公太傅,70公分高,这边这个是福德公祖,50公分高,下面还有一个木头垫子,大概十公分高。

梁陈村的这座公庙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民国三十年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修缮过两次,虽然破败简陋,却是全村人的精神寄托和信仰所在,每个月 的初一和十五,村民们都会在梁、陈、周、杜四个家族的“公头”带领下,来这里祭拜先祖,祈求祖先庇佑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如今庙里的两尊神像不翼而飞,让 村民们,尤其是老一辈的村民们感到心里空荡荡的。

村民梁老伯:我们当班的时候,在我们手里丢了,对不起两个佛像,对不起我们的公祖。

村民杜老伯:我的那个心痛啊,全村人都心里痛,子孙后代也痛,大家都痛。

由于公庙的位置处于几块农田之间,平日里村民干农活之余都会来这里歇脚乘凉,一些虔诚的村民平时也会经常来上香,所以庙门从未锁过,几十年了,两尊神像一直供奉在神台上,也没出过事。如今神像不翼而飞,村民们怀疑是盗贼所为。

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梁陈村村民梁老伯:我们这个全部是花梨木的,现在那个价值一斤大概是7千来块一斤,这个木(神像)啊,两个大概60来斤,计算起来,二十来万。

梁陈村村民在发现神像不见后,立即向辖区的新坡派出所报案,派出所马上立案侦查,但由于公庙的位置偏僻,远离村民聚居区,此外,有多条乡间小路 可通往公路,因此没有目击者可以提供线索,也没人清楚两尊神像确切的丢失时间,侦查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目前,新坡派出所已将此案移交龙华公安分局刑警大 队。直播海南记者报道。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炒作,被誉为“木黄金”的花梨木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两尊60多斤的花梨木神像,价格一定不菲。但作为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的 浓缩,这两尊神像绝不仅仅是20万元的木材价格,村民们的信仰和寄托,才是它最珍贵的价值所在。希望有知情者能够提供线索,协助警方尽快破案。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