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追寻那些即将消逝的古村落
阳朔旧县古民居
被粉白的老房子和村中过去的石砌墙
田心村走出4位翰林、9名进士的承熏门
缘起 一位老外倾尽家财保护中国古宅
今年7月25日,江苏卫视郭德纲和孟非共同主持的《非常了得》节目里,一位来自南非42岁的建筑师“疯子鹰”(英文名Ian)讲述了“我倾尽家财保护中国古宅”的故事。
11年前,在英国一家旅游公司工作的南非建筑师Ian,被派到中国当导游。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无意间路过阳朔白沙镇的一个小山村时,被一幢幢青砖灰瓦,墙面斑驳的老宅所吸引。他经了解得知,这些老宅建于清代,如今都残破了,空在那里无人问津。这让他心里有所震动。经过考虑,他辞掉工作,一口气租下这里的5幢老宅自费进行修葺,租期20年。重视环保的他还在修葺过程中特别融入了环保设计,花费了几万元进行排污系统改造。就这样,为了保护古宅,他倾尽了家财。
同时,他还把老宅改造成了酒店,外面中国风,里面西式装修。如今其中两幢已经开始营业,但他说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用赚来的钱继续修葺老宅。
“疯子鹰”保护的古宅就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旧县这个小山村。查阅今年1月份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桂林市文物古迹览胜》一书,旧县村北面部分属归义古城旧址,为阳朔县文物保护单位,而旧县村地面上的40多栋老房子并不属于任何文物保护单位,只是古村落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会问:像旧县这样的古村落在桂林乃至整个广西到底有多少?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王林副教授近十年来因工作的原因几乎走遍了广西所有古村落中的大多数,她因此根据相关资料指导学生绘制了一幅不完全的广西古村落分布图,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广西古村落的大致分布情况。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广西的古村落分布广泛,但较为集中的主要为桂北和桂东地区,以南宁、贺州、桂林三个地方为主。王林介绍,桂东地区古村落的建筑主要偏重客家民居,而桂林主要以桂北民居为代表。桂林主要集中在阳朔、灵川和临桂三个县。根据《桂林市文物古迹览胜》古建筑分类中“宅第民居”一栏里,桂林市共有17处各类古村落及相关建筑群被列为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调查中发现,一旦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等相关文物,一般保护相对较好。那么像旧县一样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村落现状究竟如何?记者选取和走访了临桂县四塘乡的岩口村、田心村、赵家村,两江镇的城联村、油麻村等5个老村,兼顾其他古村寨,希望能藉此而一窥桂林的古村落全貌。
调查 老村落现状不容乐观
9月25日上午9时,刚刚雨过天晴,记者随临桂县旅游局的周家斌股长从临桂县城行车,约40分钟左右到达岩口村。岩口村是一个明清古村落,由于临桂县旅游局的介入管理,保存相对比较完好。岩口老村整个村子被一条水渠环绕着,石头砌的村门上方有两个孔,从里面看,是村门二层上的枪眼口,属防御措施,设计精巧。村门的两旁有两截城墙,可以想象以前的城墙是很高的。沿着村里的路向里走,随处可以看见爬满绿油油藤类植物的石门和石墙,以及水渠旁被保存下来的水缸、水槽和古水井,井里的水依然清冽,可是自从用上自来水后已经很少有人饮用了,只用来洗衣和灌溉。
进入岩口村68岁莫家有老人的家,最先看到的是天井,然后是两旁的厦屋,接着是厢房,厢房很高,下层住人,顶部为谷仓,最后才进入大厅,大厅上贴有“天地君师亲”的字样,从大厅可以进入后院。老宅整体分布为三进三空,三进为厦屋、厢房、上屋,其寓意步步高升,三空为左中右,布局合理规范。莫家有介绍,他们家的房子一代传一代,现在已经有300多年了,村子里大多数老房子也都有二三百年了,最少也有100多年了。
从莫家有家老宅里面看,砌的墙最底层为石头,然后是青砖,最上层的是一种桂北地区常用的泥砖,最顶端覆瓦。周家斌说,不要小看这种泥砖,这种泥砖砌墙可耐近百年以上,特别是对每年春季桂林地区的南风天可起到防潮作用,屋内墙面没有水珠。据了解,老宅屋内都采用三合土和糯米浆等打成硬化防潮的地面,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在两江镇浪头村李宗仁的故居里还可以见到。
岩口老村老宅的大门上,可以看到两个颇具特色的门簪,有圆圈的雕花环绕状的,有六边形雕花状的等等,门簪各异是岩口村的一大特色。老宅上精美的窗花,门口的蹲石都表明住户曾经的身份。周家斌介绍,村里原来的道路由青石板铺成,被改造成现在的水泥路还是近两年的事。村里几乎所有的房子都被统一刷成白色,如果纯粹从外面的墙看根本感觉不到这是老屋,只有屋子上面的乌瓦才能让人感觉到老屋的痕迹。村里的老屋也有部分被拆除,形成了前面老屋后面新房子的新格局。
岩口村最奇特的就是其房屋布局,据介绍其本身按照八卦方位,记者在村子里七拐八拐,被其错综复杂的地形险些弄得迷了路。
田心村距岩口村约5里路左右,车子在沙石路上颠簸了20多分钟才到达田心村村口。田心村四周群峰环绕,以数百年前存留下的古寨墙古石门,以及家庭传统造纸作坊较为有名。从村口的青石板路一路向前,村子被一沟水环绕,四处竹木掩映,家家有果园,户户有鱼塘。村中石墙林立,到处是从前造纸用的石纸槽、石砧、石板、石臼、石井和高约三米的三合土灶,被抛弃在荒地。沿着村子的小巷漫步,可以看见体现桂北民居特色的泥砖房上有元宝窗、金钱孔、万字窗等。村里现存的多处石刻,如“字塚”、“清江老人读书处”、“校书岩”、“承熏门”等,均为桂林靖江王后裔朱若东所题。村里90岁的郑英凤(音)老人告诉记者:“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或者盖新房子搬走了,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了。”沿着长满荒草的青石板路在巷子里穿梭,到处是坍塌和被弃的老屋。
离开田心村后,记者来到距离岩口村四五里路的赵家村,在村口远远地看到一座红砖砌的三层飞檐的砖塔。据介绍,这座砖塔在修建桂梧高速公路时被拆掉了,现在被重新修建。赵家村也因公路修建被分成两部分,中间有涵洞连通。村中还有另一座石塔,孤独地屹立在稻田中央。村里到处都是石砧、石纸槽等大块石头,均是以前造纸用的石器,水井已经废弃不用,老屋基本都破旧不堪。
9月26日上午11时多,记者来到临桂县两江镇的城联村。城联村毗邻两江镇,临桂最大的河义江河从村边经过,在进入村口的路上,远远可以看见10多米高、7层的明代的两江砖塔屹立在稻田中,记者沿小路来到塔前,塔没有门。进入塔内,逐层上到第7层,见一切保护完好。往村口走,见水塘旁一石狮子,另一只据说已经丢失,在村里看到老屋与新盖的水泥房夹杂混合林立,显得高低不齐。进入村里的老宅,很多家是跟邻居家相通的,邻居又跟邻居家相通。据村里人介绍,这里以前都是大户人家的房子,后来被分给各家,所以房子是连通的。村里保留着比较有特色的泥巴墙,是用一种黄泥里掺杂了石灰及各种小石头砌成的,或叫渣打墙,也叫干打垒。这种墙可耐数百年,南风天防潮,在四塘已经不多见了,在两江留下来的还是比较多。在城联村,记者当天还见到至少有七八户人家在拆除百年的老屋,房屋的椽子从屋顶滚落下来。
下午2时,记者来到油麻村,油麻村的的古建筑体现在油麻古街上。油麻古街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是一条比较繁华的古街,后来逐渐萧条,但街两旁的老房子有70%到80%都被村民自发保护下来了。记者进入几户人家,发现了还在使用的看起来很古老的雕花古床。油麻村019号人家的门上是唯一保留下还有民国木质门牌号的一户人家,可惜已经模糊看不清。村两旁的老屋上印着文革期间特有的毛主席画像和各式语录,也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保护 如何保护、开发仍是大问题
记者选取调查的这5个村落,均是临桂县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相对保护得比较完整的古村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如何保护、谁来保护、谁来开发仍然是最大的问题。
首先,这些古村落里的建筑、道路等不属于文物,如何拆除、改建、修缮,基本都是村民自己做主,地方部门不好介入,基本上没有人来真正维护老村的风貌,老村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问题之二,是国家实施的新农村改造政策与古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我们在田心村和赵家村走访中发现,老宅经过数百年的时光已经急需修缮,村里的青石和石板路大多已坑坑洼洼不平,村里的人急需改善住宅、生活环境。市新农办相关负责人李世卿告诉记者,市农村建新房鼓励在以前丢弃的宅基地上建,这样可以得到上千元到1万元的补偿。还规定农村的墙体外围必须刷白,尽管同时也规定要保护民族风格,只要能体现当地特点,都不要求粉墙予以保护。但从记者调查的5个村庄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村庄都是拆掉老屋建新房子。这5个村中,除了田心村由于交通不便,村里的墙没有被粉白外,其他村的墙均一律被刷白,可以看出政策上尽管有规定但现实执行中基本是一刀切。
其三,由于经济的发展,都市化潮流的冲击,农村人的观念变了,当地民居很难保留下来。桂林理工大学建筑学教研室的蔡华老师告诉记者,在一次调研中一青年村民质问他:“你让我把这老房子保护下来,住这样的房子我连媳妇都找不到!”老房子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利用,居住情况得不到改善确实影响人们的生活。从走访的情况来看,基本是经济越发达的村落,古民居和过去的道路就越难得到保护,经济落后的地方由于无力改造,使得村里的老屋得以被保留下来。临桂县实施了“村村通公路”的项目后,岩口村通往临桂的路被修通了,岩口村被改造得从外面很难看出古村落的风貌,而临近的田心村、赵家村因为交通不便反而保存较好。所以周家斌担心,田心村、赵家村的公路修通的话,那里的古村落会不会又失去了风貌?
开发政府主导(资本介入仍是主要方式
如何保护即将消逝的古村落?记者结合市文物局周有光副局长,从事了十几年古村落保护方面研究的王林副教授及周家斌等人的意见,他们给出了以下参考方案。
“为什么古村落、老宅子频频被拆除,得不到保护?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同时没有得到比较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其内在的价值没有得到呈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对改变农村生活面貌很有必要,但保护古村落也必须同时进行。首先要政府主导,相关政策严格执行和进行宣传,让人们意识到保护古村落、老房子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快古村落的开发,要真正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王林说。在周家斌看来,岩口村、田心村、赵家村因距离会仙湿地较近,属于桂林到阳朔一带的旅游线路上,加之附近有陈宏谋家乡所在的横山村、陈宏谋墓,距离两江镇李宗仁故居又很近,他建议可以把这些古村落的开发带动起来。
如何开发呢?“一般情况下,政府主导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要有企业家资金的介入,现在基本都是这个模式。”周家斌说,从现在的情况看,介入这类资金进行开发的都是对文化比较重视的人。全州的一个老村是桂林一家房地产老板老家的村子,他借助传统的家族势力和自身的经济条件将老村保护了下来。
对老村的开发会使村民逐步意识到其开发的价值。“疯子鹰”租下老房子重新装修后,很多村民都有所触动,渐渐发现老房子也有它存在的价值,效仿也接踵而至。“疯子鹰”所在的旧县村村口“黎家宗祠”边的“老根农家菜馆”,几年前还是自建的一栋简陋砖房,如今也按周边清代老宅的楼体风格重新进行装修,俨然变成了一座颇具桂北特色的“古民居餐馆”。村子另一头,有人清理出自家气派的宅院开餐馆,并打出广告牌——— “古代四合院农家乐”。早已搬到村外新楼居住的人们,又陆续回到自家废弃的老宅院里转悠,思索着它的新用途……
经常跟随驴友们去探访古村落的王林发现,驴友们是最先能发现哪里有古村落的人,第一时间发布各类照片和旅游攻略,有的村子一天就能来几拨人,村民们慢慢也会意识到自己村子存在的价值。
周有光说,对古村落的保护还要依靠村民的自觉性,这是来自于村民内发的力量。油麻村里老街两旁的老宅基本都保护下来了,人们在后院建起新的楼房,村里对此并没有统一规划,很多只是因为村民的自觉行为而已,但这样的例子毕竟很少。
记者手记
每每走在古村落里,无论是仰头看到的一排排青瓦飞檐,还是低头俯视石板路和缝隙间长出的青苔,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阶,跨进高高的门槛,时光恍惚回到了数百年前……在这里,我们的祖辈曾经生息繁衍,然而,转眼间,整个村庄都已老去,即将消逝。
在古村里走访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现在我们还能像我们祖先那样根据居住的环境用心建造出那样精致的老屋么?从记者曾走过的兴安、灵川、临桂三个县的情况来看,老房子基本即将被水泥钢筋楼房所替代。政府应该加快调研,结合新农村改造的情况和政策,深入引导,加快开发,使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达到双赢;保护它们,不仅是为了文化的多样性,而且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追寻祖先的记忆。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