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木雕 西塘古韵的幽幽载体
西塘人过惯了一种精心雕琢过的生活,一如房梁上雕刻精美、寓意曼妙的雀替、牛腿,亦如千工拔步床上生动丰富、情趣盎然的栏板、花结。
一段或普通或名贵的木材,经过西塘木雕艺人的精心构思,剔地、线刻再加上镂空雕刻,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作品。喜鹊、梅枝组成“喜上眉(梅)梢”、蝙蝠、桃子合上两个铜钱组成了“福(蝠)寿双全(钱)”、“渔樵耕读”象征平静、安逸和与世无争的田园式生活……这些赋予了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期盼。
明清木雕馆(西塘)大厅
旧时西塘的居家宅院和一些生活器具,在讲求居住实用的同时,总不忘精心装置、修饰一番,像传统服饰的穿戴一样,雕刻运用的多少,雕刻题材的取舍,代表了家境的殷实富贵、宅主的身份地位。而生活困苦的木雕艺人,在靠手艺为生的同时,也把生活的艰辛融进了每一次娴熟的雕琢里。
追溯西塘的民间木雕工艺,上承汉唐,盛于明清,高超的刻技,多样的形式,朴茂清新,俗中见雅,素享盛名。
高水准的审美价值,决定于西塘民间木雕艺人的性格、技艺和文化素养。那些清丽典雅的西塘民居建筑,那些秀美细腻、绚丽多姿的建筑雕刻构件,高质量的居家家什布置及精致的生活品位,营造了独到的木雕装饰风格。
明代,施雕简洁凝练,雕刻多见花草、装饰图案,构图规正,对称严谨,讲究雕件与整体构架的和谐自然。清代中期,江南地区民生安宁,经济繁荣,鱼米之乡富甲天下,雕刻风格趋于华丽繁复。至中后期,其刻技日趋完臻,人物形象作品大量涌现,内容涉及一些古典名著、历史传奇、地方风情和戏文等,花鸟虫兽、楼台山水,写实性增强,注重立体视觉效果,并引进一些西方表现手法,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耐人寻味。
综观西塘民间木雕艺术,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写实性的;是附于梁架和物件表层的,还是具有独立观赏价值的,都婉约自如地记载着千年古镇的幽幽古韵。它们依附于建筑和物品本身之外的点、线、面,精雕细镂的画面,恰到好处的装点,与粉墙黛瓦的建筑外观、幽深的厅堂庭院、古朴的室内陈设,有机地融会一体,达到一种传统古典美的极致。
独特的艺术个性,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使得西塘木雕工艺早已超出了地域范围,成为中国民间木雕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