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CNN:旅游业繁荣威胁中国世界遗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8月14日报道,原题:旅游业繁荣威胁中国历史遗迹
在中国珠三角一处僻静角落里,稻田、竹林和古老村庄之间,星罗棋布点缀着数百座废弃碉楼。在军阀横行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村庄盖起碉楼以求自保。如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开平碉楼,正面临来自惊人繁荣的中国旅游业的威胁。
每到周末,碉楼最多的村子都会吸引几十辆观光大巴。摇动着红旗、戴着扩音器的导游引导观光客穿梭于碉楼之间。他们时而追赶泥泞小道上的瘦鸡、拍照,时而品尝“农家饭”或购买粗糙的竹制工艺品。村里为数不多的几名老年居民坐在塑料凳子上,茫然旁观。
这一幕在全中国的世界遗产所在地都在上演。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教授克利斯·赖安说,世遗的名头越来越被中国落后地区当成发展经济的工具。获得这种身份的背后动因,是随之而来的保护、留存和修复在中国似乎主要是冲着促进旅游和经济利益去的。中国去年国内旅游达26亿人次,而7年前刚过十亿人次。过去少人问津的偏远地区如今都出现大量游客,因为人们有钱游玩了。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最多的43项世界遗产,还有数十处准备申遗。联合国世遗中心亚太部负责人说,世遗声誉一直导致游客增多,但中国大众旅游带来的压力尤为严重。这类问题很难解决。云南丽江就一直在挣扎适应游客的激增。被列入世遗名录后,丽江如今每年要承受1100万游客,专家对其商业化程度十分惊诧。
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的李寒(音)说,没赶上中国经济近年繁荣的贫穷农村地区,最渴望确立世遗地位。地方官员通常大举贷款搞基建,为申遗做准备。地方百姓至少一开始还挺高兴能做点种地以外的事儿,“有了世遗的名声,毫无疑问将改变房地产价值和投资机会,的确是很多地区的救命稻草。”
目前为止,开平申遗成功后筹到的资金,大多被用于出现在旅游册上的4个村庄修建停车场、售票亭和景观美化。其他数百座未被旅游开发的碉楼命运如何,尚未可知。它们被当成谷仓、库棚,或被弃置一旁,孤独无助地矗立着,尽管拥有被保护的身份。
如何在保证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避免伤害历史遗迹和干扰周边居民,是开平和中国其他古迹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