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族“跳菜”后继有人
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彝族“南涧跳菜”不仅包容了饮食文化的精华,而且囊括了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更是由衷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客人的一片深情厚谊。
“南涧跳菜”这一绝技是祖传。宝华镇拥政村的彝族汉子鲁朝全,2012年40岁,出生在“跳菜”世家。他爷爷、父亲跳到80岁。他8岁开始学“跳菜”,成年后成了“跳菜”的带头人,1992年跳到了北京。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为了发扬光大“南涧跳菜”,冲破了不传外人的祖规,于2006年开始收徒弟,如今有10多名徒弟成了“南涧跳菜”的骨干。他还到拥政村小学任教,教授“跳菜”课,他还成立了一个有30人的“跳菜”艺术团,使“跳菜”后继有人。
在滇西彝族村寨里,每逢婚丧嫁娶、建新房和为老人祝寿时,都要在宴席上举行传统的“跳菜”仪式。逢喜事,以“跳菜”助兴,遇丧事,以“跳菜”化悲,“跳菜”把彝族人粗犷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三通锣鼓声响过,人们翘首以待的跳菜师傅闪亮登场,大师傅们依次从厨房走出,他们手里托着托盘,盘中摆满菜碗,一般两人一对,一对跟着一对跳;有的一人骑在一人身上,下方两手托盘,上方吹奏金唢呐,头还顶着大菜;那“口功送菜”不亚于杂技分毫,令人惊叹、叫绝。伴随着激越的唢呐声,大师傅们迈着轻柔而敏捷的步子,缓缓入场,一摇一晃,姿势各异,变化多端,时而“金鹿望月”,时而“野鸡吃水”,翻转跺脚,大步舞盘,竞献绝技,刚柔相济,旋转自如,不断地把装满菜肴的托盘在他们手中花样翻新。看到碗里菜跳,宾客心惊,客人们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掉下一碗菜来。跳者随着舞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不断变化着位置,始终稳稳当当,一点菜也不撒出来。在宾客的一片赞叹叫好声中,“跳菜”者神不知鬼不觉已把菜陆续摆到桌上。落菜时,按所开的8碗宴,摆成回宫八卦阵,每一碗菜都是一粒“棋子”而自有定位,先放哪碗菜,再放哪碗菜,最后放哪碗菜,全按古有成规布阵落桌,有条不紊,丝毫不乱。动作轻松、优美、流畅、连贯;刚劲、雄浑、粗犷的气势和幽默、洒脱、矫健的舞姿令人眼界大开,倾倒无数观众,成了“东方饮食文化之一绝”。
南涧县政府乘东风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内涵,加大跳菜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成立跳菜演艺公司,打造大型民族歌舞表演精品节目。在宝华镇建起跳菜广场,先后命名了“跳菜世家”14户,“跳菜艺术村”7个,5位“跳菜艺术家”。打造文化品牌,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以“南涧跳菜”为品牌,同时让“跳菜”上了舞台。2011年,南涧跳菜系列节目《三道湾》在中央电视台第六届舞蹈大赛决赛中闪亮登场,在省内外赢得观众喜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