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三朝古建精华 探访山西阳城开福寺
献殿内的梁柱
开福寺献殿
开福寺大殿
在山西省阳城县城内有一座古老的建筑,位于南大街东路,坐北朝南,气势恢宏。据清同治十三年《阳城县志》记载,这是一座创建于北齐天保四年的古佛寺,最初叫“文殊寺”,金大定时改名为“福严寺”,明洪武年间称为“开福寺”,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开福寺仅存戏台、献殿、大雄宝殿三座建筑,虽数量不多,但每座都非常精致,有独特之处。尤其是一些建筑,至今仍有不少未解之谜。这些神秘的建筑元素,更增添了这座古寺的魅力。
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古佛寺如今被阳城县实验小学使用。每当课余时间,孩子们在古刹前自由欢快地玩耍。铃声响起后,校园归于平静,朗朗读书声与静谧的古刹相互映衬,别有一番意境。
现在的开福寺位于学校一角,朝气蓬勃的孩子替代了当年的香客,朗朗的读书声替代了缭绕的香火。但当记者把眼光投注到那斑驳的墙壁,以及极具金元时期特点的斗拱上时,一刹那,古刹曾经的繁华仿佛又重新回眼前。
巧合的是,该县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开福寺搞调研。记者有幸看到了一张无法考据绘制年代的古阳城县城图。在图上看出,当时的开福寺位于县城的最南端,有三进院落。据记载,大殿后面还有一座千佛阁,遗憾的是如今已不复存在,甚至连一点遗迹也无处可寻。古图上,开福寺旁还标有“官府巷”三字,这说明开福寺距离当时的县衙很近,处于古县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由此可以想见开福寺当年之繁华,车马粼粼,香客云集,青烟袅袅,晨钟暮鼓。
开福寺“献殿”在晋城独一无二
在晋城,宋、金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共有46座,这一数字是现知全国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总数的三分之一。开福寺的大殿和献殿都在这个时期被大规模重修。与晋城较为出名的青莲寺、府城玉皇庙、冶底岱庙相比,开福寺名气不大,但这座古佛寺内的“献殿”却是晋城绝无仅有的。
在宋、金古建筑群中,只有“献亭”一说,位置处于大殿之前,是祭拜神仙陈设祭品之所,同时也是观戏亭。构造四面通透,没有墙壁,用四个柱子撑起。而开福寺的献殿却是四面有墙壁,屋檐如大鹏展翅式展开,是典型的歇山式建筑风格。
据市博物馆馆长张广善介绍,开福寺的“献殿”继承了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定,并有一些科学合理的新创造,可以说是上党地区元代建筑的上乘之作。之所以是“献殿”而不是“献亭”,目前还没有确凿的依据。可以推断,当时这里的僧侣众多,寺院规模较大。
从结构上来看,献殿建在一个较高的台基上,平面呈方形,窗户仍然保持着元代风格的破直棂窗。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琉璃脊饰,明间板门,殿内梁架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四柱,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每间一朵。
阳城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吴晓阳介绍,献殿是开福寺内保存最完整的建筑。其为木制结构,台基1.6米高,有效隔断了地下潮气的腐蚀。另外,歇山式的建筑让“献殿”的屋顶看上去如大鹏展翅,过去的屋顶都是木制结构,墙壁为土坯材质,只有歇山式的建筑风格才能保护好全身,避免雨水的侵蚀。
关于献殿的建造年代,现在也有了可靠的证据。张广善说,曾在此进行修缮施工的山西古建工程公司技术负责人王文祥介绍,他们在进行修缮拆除时,在该殿东北角的柏木大角梁上发现了题记,时间是大德元年(1297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发现,不但为献殿建造年代确定了时间,也为开福寺的其他建筑提供了对照参考的标本。
开福寺内的戏台为明代建筑,其斗拱秀气的建筑风格明显区别于献殿。阳城县文物局提供的资料上有这样的记录:“该戏台的梁架上有题记,印刻着这座戏台在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新修缮过。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有砍刹,柱头斗拱五踩,单翘单昂,梁架施彩绘。寺内存民国维修碑一块。”
戏台建造在开福寺献殿和大雄宝殿的南面,记者心中感到很奇怪,按照寻常的建筑规划,戏台是演戏之所,一般建造在祭祀神仙的庙宇对面。因为按古人说法,演戏是演给神仙看的,所以晋东南地区的戏台对面基本都有庙宇。那么开福寺属于佛家寺院,为何戏台建造于献殿和大雄宝殿的南面呢?
记者从张广善编著的《晋城古代建筑》一书中看到,从戏台的建筑结构上推断,戏台的原貌应该是开福寺的山门,门前有一个浅廊,正中开门出入通行,山门内为天王殿是佛教护法诸神的殿宇。那么天王殿为何改成戏台呢?该书中介绍说,是民国期间时,此处的绅士吴登云,为家中庆典之事而兴工改造的。
张广善认为,这件事虽无碑石记载,但民国之事,口传基本可信。因为封建时代庙宇中舞楼戏台都是为了娱神而建,人们看戏大都是借神之光。只有在民国时期,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才有可能为娱人而建舞楼戏台,尤其是在一个从不唱戏的佛寺里,把护神的天王殿改为戏台,应该说这是一个影响巨大的举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