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际珠宝首饰博览会珠宝真假难辨

15日起到18日,“南京国际珠宝首饰博览会”第三次在新庄国展中心亮相,种类繁多的奇珠异石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不过,本台记者现场转了一圈后发现,展出的内容真真假假让人难以辨别。

主办方称,本次博览会不但有来自大陆本土的优秀厂商,更有来自台湾、香港、缅甸、越南等众多国家地区的企业参展,种类繁多、规格档次也都处于行业前列。不过,记者在现场发现,多数参展商仍是以“低价、甩卖”这样的字眼吸引着市民。某一展位前甚至堆满了金灿灿的戒指,标着24K金,每只仅100多块:“肯定是24K金吗?所以我也觉得奇怪啦,是真正的24K金怎么这样便宜的?(全部都是处理价拉)处理价?”

这不,主办方在一边也设立了免费的珠宝鉴定处,不少人拿着刚淘来的首饰赶来。可惜不出十分钟,就有三四个市民被鉴定人员告知买到的是赝品,实则可能为成本低廉的玻璃加工品:

“哪个是水晶啊?

就是这个蓝的,这三个都是的。

不是的。

不是水晶啊?

买的很便宜吧?

290,他说是1450,你看看是不是水晶的?

不是水晶,玻璃的。”

不是水晶而是玻璃,浦阿姨决定把项链拿回到这家号称法国某公司的柜台退货,负责人一再解释他们卖出的绝对是正品,而且是与国际某知名品牌合作的,但是说了半天,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鉴定证书,所谓的法国原装进口证书就是一张全是英文的产品说明书:

“这个是施华洛世奇水晶啊?

他说不是水晶啊,我检测的。

不可能不是水晶的。

他讲的。

好好好,就这样,你如果说不要的话,我就给你好不好。他又没有仪器。

他有仪器。

我们这里有确定证书,可以可以就这样行了。”

还有消费者坦言,即使有鉴定证书也不一定有质量保证,几十块钱就可以在市场上公开买来。专家也提醒,展会观众要小心“陷阱”,正规展商一般是不在展会现场零售的,不具有专业常识的观众还是应当去正规店家购买。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