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爬崂山发现唐朝石刻 佐证李白曾来过(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作人员用蓝色粉笔将石刻上的字描出。石刻处在棋盘石非常倾斜的一侧,地势凶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石刻上书"敕采仙药孙昙逸祭山海求仙石"。

根据《崂山史志》记载,一千两百年前,道士孙昙奉唐玄宗之命来到崂山采炼仙药,在崂山留下三处石刻。然而三处石刻一直只有两处被发现。6月5日,驴友白先生向记者反映自己找到了第三处石刻。6日,经过现场鉴定后,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曲宝光告诉记者,这处石刻应该就是唐朝石刻,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石刻是孙昙本人篆刻的,但是也应该是孙昙及从属在崂山留下的古物。目前崂山区文化局正在着手将此处石刻鉴定并划为区级保护文物,一旦鉴定是真迹,会正式归档并立碑加以保护。

棋盘石上发现“唐代石刻”

6月5日,市民白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他们在崂山棋盘石上发现了一块摩崖石刻“敕采仙药孙昙逸祭山海求仙石”,经过查阅大量的文史资料,初步判断是唐代方士孙昙在崂山时留下的。“虽然好多人都来找过,但是都没有发现,因为这个石刻是在棋盘石非常倾斜的一侧雕刻的,距离悬崖不到一米的距离。”白先生称,他们非常希望能找文物部门的专家鉴定一下。

5日下午,记者将驴友白先生发现的情况反映给崂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并将驴友拍摄的摩崖石刻的照片交给文化局专家进行鉴定。看到驴友拍摄的照片,崂山区文化局非常重视。6日由这几名驴友带路,专家和工作人员一同上山查看石刻真迹。

地势凶险腰上绑绳探石刻

6日下午1时许,一行人绕过两个山头爬到山顶时,阳光明媚,光线也很好。来到了棋盘石跟前,棋盘石就像一个巨大的跳台,半悬空中,旁边就是悬崖,整个台面呈30度角由西南朝东北倾斜。

在巨石东北侧,记者勉强看到有两行红色的字体,这就是孙昙刻石,此前红色粉笔描摹过的颜色已经很淡,部分石刻露出原色。由于巨石十分倾斜,崂山区文化局一名工作人员在腰上绑上安全绳,其他几人在高处拉住绳子,让他一点一点试探着从斜面上往下挪,同时用蓝色的粉笔将刻石一笔一划描出。“这地方确实太险要了,真佩服当时古人是怎么刻出这些字的。”工作人员称。

专家鉴定石刻为唐代古迹

在现场勘查石刻的风化情况和字体之后,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曲宝光告诉记者,这处石刻应该就是唐朝留下来的古物,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石刻是孙昙本人篆刻的,但是也应该是孙昙及从属在崂山留下的古物。

“根据《崂山史志》记载,唐代道士孙昙在崂山建山房、祭山海、采仙药,并留下了三处神秘的刻石,在棋盘石附近留有一处石刻,上书‘敕采仙药孙昙逸祭山海求仙石’。”曲老师表示,此处石刻恰恰符合历史记载,应该是真迹。

此外 ,曲老师还认为,从字体上看,孙昙的“孙”字还特意刻上了道教中寓意吉祥的葫芦,和唐朝道教文化完全吻合。而且石刻上一些比较复杂的字已经有笔画被风沙磨平了,磨平处看不出人工痕迹,应该是年月太久导致,这和另两处孙昙石刻如出一辙,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此处也应该为真迹。

“前两个石刻说明孙昙的住址和发现仙药,这处石刻是说孙昙发现了仙石。”曲老师表示,“敕”的意思是奉皇命,“逸”字则表明孙昙是逸士,不同于凡人的身份。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孙昙奉皇上的命令以道士身份来崂山采仙药,在山海之间炼丹并找到了仙石。这对于正史关于唐玄宗热衷道教 ,大力提倡炼丹采药是个很好的证实。

■链接

石刻佐证李白来过崂山

唐代石刻的发现也为名人游览过崂山提供了有力证据,诗仙李白就是众多名人中的一位。李白曾做诗《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曲老师说,在发现石刻之前,关于李白是否来过崂山一直存在争议,因为一直没有历史事件与之对应。现在看来,石刻面世后整个李白游览崂山的脉络就清晰起来。李白在进宫前天宝元年来到崂山,进宫后和唐玄宗讲述了仙山的妙境,于是唐玄宗在天宝二年派孙昙来仙山炼丹采药,历史就通过这小小的石刻巧妙地连接起来。”

“发现这块石刻后史上关于孙昙采药的石刻就已经齐全了,这三块石刻不仅向人们讲述了一段历史,而且是崂山有史以来第二古老的石刻。”崂山区文化局负责文物保护的郑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崂山区文化局正在着手将此处石刻鉴定并划为区级保护文物,一旦鉴定是真迹,会正式归档并立碑加以保护。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