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冠华:优雅的软摇滚 一种中西合璧的美

——访Elysée YANG设计师杨冠华

摘要:巴黎,对于杨冠华而言,是段青春梦幻之旅,也成为她,这个善于混搭又讲求优雅的设计师,事业的起跑线。如今,杨冠华的作品被不少人定位为“优雅的软摇滚”,她本人似乎也很认可这种有点抽象又具冲突感的说法:“或者说我追求‘雅皮’这种贵族感的叛逆风格。”在法国上学时学到的优雅与经典的服装剪裁,并且坚持实穿性——这是她服装设计的灵魂。她认为,与其copy大品牌的款式,不如在服装流行元素的轮回之下,关注不同年代的服装内涵。

中国文物网在您的品牌Elysée YANG的设计里总是能看到法国式的优雅与浪漫,您觉得您当时在法国学习时装设计的时候有没有受到法国文化的影响?后来怎么会想到回国发展?

杨冠华:我非常喜爱法国电影,从小就对法式风格十分着迷,小时候的梦想一直是希望有一天能够穿着法式大礼服跳宫廷舞。法国的留学和工作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设计和人生态度。法国那种骨子里的优雅、不招摇、随性的感觉,一旦爱上,就会变得自恋,那是一种骨子里的奢华,注重细节、品质,是精神上的东西。巴黎的这段求学经历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优雅软摇滚。这种“优雅的软摇滚”不是街头那种反叛嬉皮士,优雅的软摇滚是雅皮士,就是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的工作以及有思想的人,但是她们骨子里叛逆,优雅中带着叛逆,是一种贵族式的叛逆。学成后我选择回国,因为我的根在中国,同时中国也有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囍字礼服

中国文物网社会上已有很多人在为继承、发展、传播中华文明找一个突破点,您认为,这条道路应该如何继续走下去?

杨冠华:我认为继承、发展、传播中华文明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坚持。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最大努力,为中华文明的继承、发展和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希望将自己的品牌做成百年老店,让中国的牌子更加国际化。

中国文物网复古是近年的一个热词,也是您一直坚持的风格,您的新一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有什么自己的独特之处?

杨冠华:Elysée YANG新一季延续了风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摇滚叛逆风格。时尚的潮流一直都是循环往复,近几年循环的周期更是大为缩短。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独立而叛逆,她们崇尚性解放,狂放不羁。Elysée YANG的摇滚叛逆风是一种优雅的软摇滚,优雅的外表下,是Elysée YANG女郎们叛逆不羁的独立灵魂。

中国文物网相比较您之前的设计,感觉您在满足艺术感的同时,加强了实用性,特别是一些设计是可以多种穿法和搭配,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想法和初衷?

杨冠华:我认为设计行业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服务业。服装是为人服务的。设计师就是通过服装去挖掘人们灵魂深处的东西,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因此服装是一种商品艺术,也是一种艺术商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电影节开幕式现场车永莉一袭绿色民族风礼服,成为红毯亮点,更显其高贵典雅的时尚气质。

中国文物网本届电影节车永莉身穿由您为其量身订造的民族风格晚礼服,在会场上也是大放异彩。您的设计灵感源于何处?

杨冠华:本届电影节车永莉身着的绿色大龙晚礼服的面料是Christian Dior 2003年“风筝”的高定面料。西方人设计的卡通大龙形象非常可爱,有着大大的眼睛和犄角。同时艳丽的颜色也非常适合亚洲人。我希望通过这身设计来挖掘另一种美,一种中西合璧的美。

中国文物网您对于美的定义是什么?在您的设计里是怎么体现的?您认为什么是惊世之美?

杨冠华:我认为有爱就是美。我用心去设计我的每一个作品,我希望我的客人都能从每件衣服中体会到我的爱,同时把这份爱传播出去。我认为永恒就是惊世之美,但是永恒是不存在的,所以惊世之美也是不存在的。

附:设计师介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杨冠华简介:

2003年毕业于法国巴黎LISAA ( L’ institut supérieur des arts appliqués )高等实用艺术学院服装设计及面料设计专业。在法国注册并销售高级成衣定制品牌Elysée YANG及成衣品牌ZEMOELYSEE,并于2005年年底开始在中国销售。分别于2006,2007,2008,2009年在北京及上海进行时装发布会。得到《VOGUE》、《ELLE》、《COSMOPOLITAN》、《BAZAAR》、《LUXURY TIMES现代奢侈品》、《TIME OUT》、《淑媛》、《虹》、《悦己》、《精品购物指南》、《北京青年周刊》、《大周末》、CCTV、法国《JOURNAL DU TEXTILE》、西班牙《EL PAIS》、美国《THE NEW YORK OBSERVER》等国内外国媒体的大力报道支持。并与诸多艺人合作。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