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热播清代宫廷剧《甄嬛传》中服饰—华妃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获得盛宠的华妃:点翠凤凰旗头霸气逼人

华妃的头饰是饱满精致的点翠凤凰旗头。繁复的缕鹿髻中央是一支宝蓝凤凰镶珠鸾掐丝缀雕步摇头钗,坠着雨滴状的珍珠。织金镂雕刻的水纹浮花镀金点翠镶嵌着红宝石,宝蓝凤翅香珠玉钏颇显身份。髻饰的亮点在于圆润莹亮的殷红镶黑红宝石,充分体现了华妃“第二凤凰”的大气怡人。赤金耳坠,脖子上的龙华是金丝绣团花图案的,比皇后娘娘的蝶舞飞花图案更胜一筹。缎面夏装配色姹紫嫣红,好一位风头正盛的娘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飞扬拨扈的华贵妃:金黄色旗装招摇张扬

晋升为贵妃之后的华妃没有梳两把头,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大拉翅。大拉翅,是满族入关以后发展起来的发饰。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一种内有铁架支撑,外部为绒面或者缎面质料的旗头,上边装饰各种首饰,两侧悬挂流苏。大概是印有橘红色杜鹃花和黄色月季藤蔓的金黄色旗装已经太张扬了,华妃娘娘的大拉翅除了中心是赤金打造的玫瑰花簪子,两侧主要是如意形状的绿松石装饰,偶尔点缀两颗饱满的大珍珠,再在周围攒一圈小珍珠,相对旗装要素雅一些,流苏也是暗黄色的,恰好中和了旗装的招摇之气。值得一提的是,前方瓷缸里放置冰块的细节。古时的制冷技术不比现在,一般而言,夏季享用冰块是皇室特权,冬季于河面取冰,将其置入地窖,覆盖棉被保温,夏季取用。在夏季,臣子如果能够得到皇帝赐予的冰块,是一项极高的殊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安归来的华妃:白底印花旗装难掩低调

华妃从太后那里请安回来。而在崇尚节俭的老年人面前,华妃的打扮略显素雅。但白底印花的旗装镶边却层层叠叠,花纹精致,印花图案也是浓墨花鸟山水。再看头顶,两把头上装饰的簪子、结子,基本上是赤金打造,更妙的是右边的凤凰步摇,步摇这种饰品,低级嫔妃是没资格佩戴的,即便是得宠。这一切,更明白无误的昭示她是一位得宠的高位嫔妃。看来,素喜豪奢的华妃娘娘,想装低调也装不像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失宠的华妃:毫无配饰的两把头暗示末路

年氏家族倒台,兄长被诛。昔日不可一世的华妃娘娘,此刻也只能忍气吞声。她的着装甚至还不如身边的侍女华丽。华妃此时的发型俗称小两把头。一般来说,梳这种发型是戴钿子的需要。在清朝前期,宫廷中妇女普遍流行小两把头:这时期的几位太后、皇后崇尚节俭,平日里梳两把头,只戴花草,不着首饰。直到乾隆时期,情况才逐渐有所改观。不过要是严格还原历史,嫔妃们平日里穿的也就和落魄的华妃娘娘一般素净了,但是这样电视剧的美感度也会大打折扣。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