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佛顶骨舍利出土地南京大报恩寺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工地 朱晓颖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殿遗址区域拉起警戒线,上面覆盖的布条和沙袋起保护作用 朱晓颖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观音殿遗址区域拉起警戒线,上面覆盖的布条和沙袋起保护作用

4月25日佛教界圣物佛顶骨舍利从南京出发赴港澳供奉。佛顶骨舍利是怎样发现的,现在大报恩寺遗址情况如何 记者为此专门来到位于南京城南的南京大报恩寺遗址。

2008年7月18日凌晨,在南京中华门外的大报恩寺考古遗址,意外发现了金陵长干寺地宫石碑。石碑下面首次发现了铁函。铁函开启后,鎏金阿育王塔露出金光闪闪的塔刹。根据碑文、塔身文字和X光片互相印证,专家确认,宝塔内瘗藏的就是佛教界的最高圣物“佛顶真骨”(释迦牟尼头顶骨舍利)。2010年6月12日上午9时15分,在全世界瞩目下,于南京“千佛名刹”栖霞寺内,阿育王塔中密藏千年的世上唯一一块“佛顶真骨”和十颗“感应舍利”盛世重光,展现于世。

遗址考古工地门口,去年树起的琉璃墙还树立在那里,光彩照人。它是为未来重建而建的一面试验墙,用于测试其艺术效果、防晒能力。顺着一条狭长小道进入遗址工地,已发掘的工地呈四方形,大殿、观音殿、画廊等遗址覆盖着整块布条和沙袋,外围拉起警戒线,边界木牌上标注着“遗址保护,请勿入内”。中心区域搭建了临时施工大棚,那里就是曾经出土文物之地。整个工地尚没有呈现建设痕迹。

虽然大报恩寺遗址工程已准备多年,但规划方案一改再改。方案设计就历时六年,最终定论没有“出炉”。

一位参与大报恩寺设计的专家告诉记者:“保护规划是我们做的。之所以将遗址盖起来,是要做一个保护,免于气候侵蚀。遗址必须是原则性保护,要盖(复建)不是盖在遗址上面,不可能在上面复建,未来需要让公众观赏到文物。而简易工棚覆盖之处是文物出土地方,最后肯定是去掉,做一个完整规划,现在还没到那步。”

这位专家表示:“目前不会复建琉璃塔,设计规划方案经历很多年变动,曾经想过塔,但都不是最后的定案,不管什么方案,都要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通过。现在就在等编制规划出来,新塔设计还在海内外招标竞赛过程中。”

专家表示:“再过一个月,琉璃塔招投标设计可能会定下来,如果有一个倾向性结果,经过批准,就可进入遗址保护规划的下一个程序。”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