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国遗风——花腰傣的服饰渊源
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元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瑞丽江流域和红河谷地等,形成滇中玉溪、滇南西双版纳、滇西德宏三个主要聚居区。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居住在元江畔的花腰傣,其语言有别于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花腰傣丰富的语言文化、民俗文化、实物文化,特别是五彩缤纷的服饰文化等,无不闪耀着历史文化的光彩。傣族自古属百越族群的一部分,其民族文化特征自然只能从古越人的文化传承中去寻找其渊源。
花腰傣妇女的服饰华美艳丽,文身染齿等习俗与古滇国贵族几乎一脉相承,至今仍遗风不改。花腰傣妇女的盛装用料讲究,特别是傣洒、傣雅,多用绸缎,刺绣精美,银泡琳琅满目、熠熠生辉,彩带束腰;一双手戴几对银镯,十个指头都戴满戒指,丰姿绰约。穿戴起来根本无法劳动,只能参加礼仪性活动,是富贵身份的象征。另餐元江河谷气候炎热,穿那么多服装(仅裙子就有三至六条形成三叠水)是不适应劳动生产的。古老华美的服饰,为什么能一直流传保持至今,与古滇国贵族后裔不能说没有联系。其服饰充满历史文化内涵,折射出强烈的地域特色,既有古滇国的遗风,又闪耀着傣家人爱美的光采。
花腰傣的服饰装束,和不少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中古越人服装十分相似,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女性的服装尤其如此。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洒、傣仲服饰各具风采。尤以傣雅、傣洒妇女的服装最为华丽,并喜用金、银镶齿,喜戴硕大的银耳环、六方银镯和镂花银戒指。纺织贮贝器(西汉)上铸绕线、穿梭打纬的纺织妇女六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古滇国社会生产的一个场面。
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洒、傣仲的服饰,都保留着古滇国的遗风,吸收了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尤以傣洒、傣雅的服饰斑斓多彩,集历史、文化于一身,各种图案和花纹都有深厚的文化意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