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珍品传奇 回顾18世纪中国流行的欧洲奢侈品

【MSN奢侈品】2011年12月8日,自18世纪开始凭借出众自动玩偶及机械钟表工艺遐迩闻名的钟表制造商雅克德罗,在北京黄浦会隆重呈献艺术珍品展览。此次展览以包括北京在内的六个城市为经,与各城市相关的古董钟表为纬,娓娓道出三位品牌奠基者由努力耕耘至远近驰名的故事,并诉说品牌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关系。

在18世纪,雅克德罗(Jaquet Droz)的产品主要销售对象是中国市场,因此制作了大量艳丽的珐琅彩装饰的钟表,并镶有圆润的珍珠和炫目的名贵宝石。著名的有带音乐盒和鸣鸟机构的鼻烟壶,带有响闹机构的香水瓶。

此外,为迎合富有的满清官吏们的习惯及中国人对室内陈设讲求对称的心理需要,其为中国市场制作的钟表通常成对出售,并装饰有完全相同的场景,正反对 称,就像照镜子一样;而机芯也缕刻着花纹,并带有中置秒针,至少有一根小秒针。这些特色鲜明的钟表有一个专用名称,即“中国市场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制表大师皮埃尔˙雅克˙德罗(Pierre Jaquet Droz)创造的首个自动玩偶“作家”。大师早于1768年已着手创造这件作品,一直潜心研究精巧的机械装置,并在仿生及动作模仿领域不断探索,期间其儿 子亨利-路易˙雅克˙德罗(Henry-Louis Jaquet Droz)与养子让-弗雷德里克˙雷索(Jean-Frédéric Leschot)对其创作功不可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金珐琅鸣鸟怀表

直径61毫米, 黄金材质、珐琅鸣鸟怀表,镶以珍珠及红宝石。路易十六风格表壳,外框交替镶嵌红宝石与珍珠,珐琅底盖田园场景画取材自A. Conte名为“夜色”(Evening) 的浮雕作品。

报时鸟装置由芝麻链传动系统驱动,鸟鸣声以滑动活塞风琴管控制,可调节声音的大小。使用了“微型音哨风笛”技术,鸟鸣的声音与自然界的鸟鸣的音色完全一致。

约1785年皮埃尔·雅克·德罗于伦敦专为中国市场定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8K金珐琅彩怀表

配备独立秒针,镶有珍珠。搭载双齿轮全夹板机芯,单一的摆轮夹板稳固地安装在底板上,底板并刻有漩涡形树叶纹,发条盒上透雕花环。约于1785皮埃尔·雅克·德罗及雷索于伦敦专为中国市场定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8K黄金卵形无盖式怀表

为8天能量储备的“无盖式” 怀表。怀表饰以珐琅画,镶有珍珠。以金箔雕花/掐丝珐琅工艺(Paillonnée)装饰,底盖绘有以古代夫妇为题的场景,而机芯整个表面都雕刻了缠绕的树叶。约1785年皮埃尔·雅克·德罗于日内瓦专为中国市场定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金珐琅彩怀表

镶以珍珠,配备独立秒针。路易十六式外壳镶有珍珠,钟摆以金箔雕花/掐丝珐琅工艺(Paillonnée)装饰,珐琅底盖图画描绘一名在花园中散步的女子,她的两个孩子陪伴在旁。

约1785年皮埃尔·雅克·德罗及雷索于伦敦专为中国市场定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金珐琅彩自动上链计时怀表

镶有珍珠,配备中央秒针。路易十六式外壳镶有珍珠,珐琅底盖卵形外框内绘有花瓶置于湖畔的图画,嵌在棕色精雕透明珐琅(Flinqué)彩绘背景上,边框以金箔雕花/掐丝珐琅(Paillonnée)工艺装饰。约1785年皮埃尔·雅克·德罗及雷索于伦敦专为中国市场定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金珐琅彩酒瓶座钟

 

18K金珐琅双耳细颈酒瓶型座钟,中央秒针镶以珍珠。约1770年皮埃尔·雅克·德罗于拉夏德芳制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8K金珐琅怀表,配备五支钟乐曲调。约1775年皮埃尔·雅克·德罗于拉夏德芳制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金珐琅彩卵形怀表

以大圆形秒针盘搭配偏心式的时分盘,缀以罗马和阿拉伯数字刻度。蓝色的珐琅外壳下饰有黄金及银质精雕珐琅(Flinqué)的花卉和乐器图案。

约1780年专为中国市场定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过梁鸣鸟提钟

极为罕贵及精致之镀金黄铜珐琅鸟笼座钟,鸟笼内有一对鸣鸟,中间为一个喷泉。底部时钟配备中央秒针及12小时响铃调整发条,能够在指定时间或自动在整点鸣唱四支曲调。鸟鸣声是由一个八音琴发出的,它由各种不同大小的风琴管组成。约1770年皮埃尔·雅克·德罗于日内瓦制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金珐琅彩计时怀表

此怀表镶以珍珠及红宝石,免用钥匙上弦,配备中央秒针。底盖采用蓝色珐琅彩,饰有葡萄树装饰,中间是精致的象牙微雕风景图。表盘下藏有上弦架及小齿轮装置。

约1785年皮埃尔·雅克·德罗于伦敦专为中国市场定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金珐琅彩大三针怀表

直径56毫米,中央秒针,金质珐琅怀表,镶以珍珠,白色珐琅表盘采用经典大三针设计。蓝色珐琅底盖,以黄金和银丝制成几何图案。采用超

责任编辑:美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