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古代建筑装饰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宫殿建筑的宏伟、宗教寺庙的神秘、陵墓的肃穆、文人园林的宁静……这些不同的建筑组成中国古代建筑多彩的画卷。

建筑也是一种造型艺术,但它与绘画、雕塑不同,建筑的形象必须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前提下,应用合适的材料与结构方式组成其基本的造型。它不能像绘画、雕塑那样用笔墨、油彩在画布、纸张上任意涂抹;不能像雕塑家那样对石料、木料、泥土任意雕琢和塑造。它也不能像绘画、雕塑那样绘制、塑造出具体的人物、动植物、器物的形象以及带有情节性的场景。建筑只能应用它们的形象和组成的环境表现出一种比较抽象的气氛与感受,宏伟或平和、神秘或亲切、肃穆或活泼、喧闹或寂静,但是这种气氛与感受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封建帝王要他们的皇宫、皇陵、皇园不仅具有宏伟的气氛,而且要表现出封建王朝的一统天下、长治久安和帝王无上的权力与威慑力。文人要自己的宅园不仅有自然山水景观,还要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意境。佛寺道观不仅要有一个远离尘世的环境,还要表现出佛国世界的繁华与道教的天人合一境界。住宅不仅要有宁静与私密性,而且还要表现出宅主对福、禄、寿、喜的人生祈望。而所有这些精神上的要求只能通过建筑上的装饰来表达。这里包括把建筑上的构件加工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建筑的色彩处理,以及把绘画、雕塑用在建筑上等方法。在这里,装饰成了建筑精神功能重要的表现手段,装饰极大地增添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中国古代建筑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宫殿、灿烂的寺庙、秀丽的园林与千姿百态的住宅,而在这些建筑的创造中,装饰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装饰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使装饰艺术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1998年和1999年,我分别编著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与《中国建筑艺术全集·装修与装饰》,这是两部介绍与论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专著,但前者所依据的材料不够全,而后者文字仅3万余字,所以论述都不够细致与全面。2004年以后,又陆续编著了《雕梁画栋》、《户牖之美》、《雕塑之艺》、《千门万户》和《乡土建筑装饰艺术》,但这些都局限于介绍乡土建筑上的装饰。经过近10年的调查与收集,有关装饰的实例见得比较多了,资料也比以前丰富了,在这个基础上,现在又编著了这部《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

介绍与论述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可以用多种分类的办法:一是按装饰所在的部位,例如房屋的结构梁架、屋顶、门与窗、墙体、台基等,在这些部分可以说无处不存在着装饰。另一种是按装饰所用材料与技法区分,主要有石雕、砖雕、木雕、泥灰塑、琉璃、油漆彩绘等。现在的五书是综合以上两种方法将装饰分为五大部分:《雕梁画栋》论述房屋木结构部分的装饰,包括柱子、梁枋、柁墩、瓜柱、天花等部分;《千门之美》论述各类门上的装饰,包括城门、宫门、庙堂门、宅第门、大门装饰等部分;《户牖之艺》论述房屋门窗的装饰,包括门窗发展、宫殿门窗、寺庙门窗、住宅门窗、园林门窗、各类门窗比较等部分;《砖雕石刻》论述房屋砖、石部分的装饰,包括砖石装饰内容及技法、屋顶的装饰、墙体、栏杆与影壁、砖塔等部分;《装饰之道》论述装饰的发展与规律,包括装饰起源与发展、装饰的表现手法以及装饰的民族传统、地域特征与时代特征等。

建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了宣扬与普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本书的论述既不失专业性又兼顾普及性,所以多以建筑装饰实例为基础,综合分析它们的形态和论述它们所表现的人文内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必然会出现文化建设的高潮,各地的古代建筑文化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在新的一次全国文物大普查中,各地区又发现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建筑,作为建筑文化重要标志的建筑装饰更加显露出多彩的面貌,相比之下,这部书所介绍的只是一个小部分,有的内容例如琉璃、油漆彩画就没有包括进去。10多年以前,我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一书的后记里写道:“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建筑装饰无比丰富的遗产,我们有责任去发掘、整理,并使之发扬光大。建筑装饰美学也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有兴味的工作,值得我们去继续探讨。我愿与国内外学者共同努力。”现在,我仍然抱着这种心情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楼庆西)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