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商丘段申遗工作扎实推进

眼下,我市正在实施的商丘南关外码头遗址段有序发掘已接近尾声,开挖面积达2000平方米(东西宽40米,南北长50米)。目前发掘最深处已达11米,文化层厚6米,内含有大量的隋唐至北宋时期的砖、瓦、陶器、瓷器等残片,还发现有砖砌的排水设施,发掘表明,该遗址应为隋唐宋时期的码头遗址。

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大运河商丘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一段,在我市自西向东流过,经睢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全长199.7公里。

申遗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文物管理局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一是对我市大运河进行了勘探调查,摸清了家底,编制公布了商丘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二是对我市大运河遗产实施了全面保护和环境整治,建立了“四有”档案。三是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根据上级通知要求,通过考查遴选,商丘古城、商丘南关外码头遗址、夏邑县济阳镇运河段为三个申遗点。四是组织人力、财力对汴河遗址商丘段进行了试掘,为码头遗址的正式发掘奠定了基础,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五是为加大宣传力度,市文物局编印出刊了《隋唐文化研究》,与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联合编印《大运河商丘论文集》,为我市申遗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目前,商丘南关外码头遗址段已被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列入立即列入项目,商丘古城、夏邑济阳镇运河段被列入后续列入项目。

根据联合教科文组织申遗委员会的要求,汴河商丘南关外码头遗址段必须实施发掘、保护、展示工作。经与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有关专家多次实地考察、论证,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我市文物管理局联合编制《汴河遗址商丘古城南关外码头遗址段发掘方案》,发掘前利用地质钻机又进行勘探,通过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面距现地表4-5米,文化层厚度达5米之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2012年市文物局将进一步扩大发掘面积、整理发掘资料,撰写发掘报告;编制《汴河遗址商丘南关外码头遗址段保护展示规划》;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对已发掘的码头遗址实施保护、展示工作,包括建造防水墙、搭建保护棚及保护、展示设施。还计划整治恢复一段河道,整治码头遗址周边环境,包括拆迁、道路、绿化等;补充申遗文本,迎接省、国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积极争取商丘古城,夏邑县汴河济阳镇段,列入申遗立即列入项目行列。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