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人士共同为“后申遗时代”西湖献计

去年6月,西湖“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最美时节,历经十多年的努力,西湖终于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

进入世界文化殿堂的西湖景区,如何更好地治理保护,让其更国际化,成为“后申遗时代”杭州最重要的课题。

身在丹麦的杭州人“丹麦水晶”对西湖景区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杭州市政府能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打造成杭州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考虑到杭州西湖保护区范围跨越现有行政区划,且涉及城乡统筹发展,这就需要相应行政机制的协调创新。希望杭州借用申遗成功的机会,将西湖这个杭州的核心价值区建设成一个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体制改革试验区。

此外,要将“智能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引入西湖的保护和日常运营工作,使西湖成为一项“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完美结合的全球领先工程。这样做,可以扩展杭州国际宣传维度,一来提升西湖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知名度,同时也能通过科技与城市化建设的创新项目平台,向全球推广杭州这座城市。

他认为,杭州对于西湖管理条例草案的讨论不仅要重硬件设施方面的维护,也要重视软件方面的运作。“杭州西湖”是杭州,乃至全中国极为珍贵重要的城市品牌和文化软实力代表,所以有必要对西湖的“无形资产”进行立法保护,加强品牌授权和利用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希望相关法律专家和品牌营销策略师能就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他还希望杭州在大中小学校和社区推广和普及有关“杭州西湖”的市民教育,内容可包括西湖的历史文化,以及保护工作的推行。增进社会各界对西湖更深层次的了解,培养对杭州城市的情感,这样有助于西湖保护工作在民间的开展。

同时,应该注重民间力量的运用,引导杭州市民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西湖的保护与宣传活动中去。希望政府能给予这些民间力量更多的鼓励与帮助,同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西湖综保这项永久工程中去。

除了“大策略”,一部分建言从更具体的方面,为西湖景区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网友“陌生城池”对西湖景区的公共信息标识颇有看法,他称杭州一直很注重城市细节,为此,他建议西湖景区里的景点说明牌、历史建筑标志牌、指示牌等公共信息标识,要统一设计,力求简洁文气,忌繁琐粗笨,喧宾夺主,外文对照尤需谨慎勘校,重要节点的说明牌上,还可加入世界遗产标志。

网友“摩天都市”则认为西湖边的历史街区应该和西湖景观完美融合。他在建言中表示,城市要发展,也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怎么建,却是个大问题。至少应该近西湖处尽量多地保留体量、样式和西湖景观和谐的历史建筑,即使要更新,也不该弄些“伪古”。

建议,在历史建筑中,要用最简洁、最质感的造型和材质,通过色调和体量等来协调,新旧交融,适当纳入必要的公共空间、绿地,在西湖周边打造出可亲可近、可居可游的街区,与西湖景区相映成趣。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