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北京天坛将再现皇家祭天大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第八届天坛文化周进行带妆彩排,由320名演员组成的祭天仪仗队伍从天坛的西天门出发,展示了静鞭、罡筒、兵器、旌旗、幡幢、宫扇、伞盖、金八件等仪仗器物,表现了皇帝、百官、八旗武士、内廷侍从等历史人物形态。

2012年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一)至27日(正月初五),北京天坛公园继续将昔日皇家恢弘盛大的祭天场景进行真实的艺术呈现,让逛北京、游天坛的中外游客一睹古代祭天大典的盛况,感受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设坛祭天起源于上古五帝时代,祭天时有礼乐相伴,祈求五谷丰登、天下太平,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企盼。天坛的建筑格局和礼乐文化,承载了古人的宇宙观和“天人合一”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天坛作为我国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场所,不仅保留了丰富独特的文物,也承载了中华博大精深的礼乐文化。

祭天仪仗表演中,由320名演员组成的祭天仪仗队伍从天坛的西天门出发,一路行进到祈年殿南砖门结束。行进中将展示静鞭、罡筒、兵器、旌旗、幡幢、宫扇、伞盖、金八件等仪仗器物,再现皇帝、百官、八旗武士、内廷侍从等历史人物的形态。

今年,在祭天仪仗队伍中还增加了皇帝祭天时乘坐的轿子——“礼舆”的道具,并增加了皇帝“升舆”“降舆”(即上轿、下轿)等表演环节,为仪仗表演增加了新的看点。这次使用的“礼舆”道具是按16人抬的规制进行仿制,长155厘米、宽116厘米、高240厘米、辕长580厘米。

祭天乐舞表演将在天坛祈年殿院内进行。128名乐舞生通过武功舞和文德舞,表现文治武功,天下太平的寓意。“皇帝”在歌声舞影中向上天敬酒致意,表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祝福。天坛祭天乐舞由“初献”“亚献”“终献”三部分组成。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祭天乐舞表演开始前增加了击鼓垫场表演,一面直径两米的大鼓架设在祈年门,与祈年殿遥遥相对,鼓师身着古装挥捶击鼓,武士们在鼓点声中列队集结……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天坛神乐署,是明清两朝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今年在神乐署仍将表演中和韶乐。韶乐又称雅乐,起源于西周,为祭天时使用的音乐。韶乐演奏融礼、乐、歌、舞为一体,乐器采用金、石、丝、竹、土、木、匏、革八种材料,古朴典雅,被历代尊崇为“华夏正声”。明太祖朱元璋更其名为中和韶乐,沿用至今。2006年天坛中和韶乐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是农历壬辰龙年。北京天坛公园在环境布置上突出了龙的造型和文化元素,公园北门两根飞龙造型的花柱矗立迎宾,栩栩如生。在祈年殿西下坡120平米花塑组成的卧龙,金色耀眼,气势不凡。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