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春节饮食 别样的风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蒙古族

称春节为“白节”,正月叫“白月”。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蒙古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台湾高山族

春节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做“芥菜”,是一种茎与叶子较长、稍有苦辣味道的植物,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满族

年饭最为讲究。年三十的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面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美味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广西壮族

习惯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更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时达一尺长,五六斤重,春节时还要欢歌赛舞,年轻小伙子们借此机会寻找自己所爱的姑娘。

云南拉祜族

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对做得特别大,据说象征太阳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果实累累。

侗族

大年初一清早,就从塘里弄来几条又大又肥的鲤鱼,煎、炸、烧、炖后摆上餐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云南大理的白族

除夕守岁一过子时,青年男女就成群结伙地去挑水,然后用新汲的清水沏泡米花糖水,大家争相饮用,以期新的一年里生活如糖似蜜、美满幸福。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