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趣谈:南北方吃鸭的学问
禽畜之中,雄性的肉质比不上雌性,老的比不上小的,就像母鸡比公鸡好吃,小鸡比老鸡好吃,小的母鸡比什么鸡都好吃。为什么呢?清代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道:那是因为雄性的精气全跑到雌性身上了!雄性动物情窦一开,就追逐雌性,把自己的精气泄到雌性身上,失去精气的肉体就逐渐松弛老化,失去鲜美之味。而雌性恰恰相反,它吸纳了雄性的精气,滋养自己,肉质反而甜美。所以老饕们宁吃雌不吃雄,要吃雄的,也是吃嫩不吃老。因为嫩的时候,它的精气还没有外泄多少,肉质相对要好得多。
但是,世事无绝对。鸭子把这条定律打破了。鸭子不但雄的比雌的好吃,而且老的比嫩的好吃。这桩怪事,令昔日的李渔感慨不已:“畜禽当中,最懂养生之道的,莫过于老雄鸭了。”民间有句俗话:“烂蒸老雄鸭,功效比参芪。”老雄鸭一生发情无数,按说精气早就跑得光光,偏偏肉质却不会变老,功效超过人参和北芪,气不气人!所以封它为“养生专家”就没有错了。李渔那潜台词几乎就是:怎么男人不能跟它学呢?遗憾!
四川名菜“樟茶鸭”和顺德名菜“神仙大鸭”都指明一定要用雄鸭,大厨们显然知道,只有雄鸭的肉质及功效,才能保住名菜之实。据说,当年慈禧爱吃清炖鸭,也是认定了鸭子的滋补作用,如果御厨对鸭子稍有研究,一定会挑雄鸭给慈禧。可惜那记事的家伙太粗心,没有说明这点,只提到把治净之鸭整只放入一只瓷罐里,密封后用文火蒸炖三天,炖得整只鸭子酥酥软软,吃时不用刀切,只须用筷子一夹,皮肉骨三者便轻易分离,既保证鸭子的营养没有流失,又维持了吃相的端庄斯文。那时的慈禧吃鸭肉,也喝鸭汤,但更爱吃鸭皮,认为那是整只鸭子的美味及精华所在。
不过,广东人对鸭子却有点歧视。飞禽之中,广东人把鸭归入下等,鸡和鹅的地位都比它高。逢年过节,鸡、鹅打头阵,鸭则可有可无。广东人不爱吃鸭,大约跟本土所产鸭种不甚优良有关,主妇们都说鸭肉带土腥味,肉质疏松,会“缩水”,而且有“毒”,感冒未清或身上有疮疥的人,不能吃鸭子,吃了会“发”,加重病情云云,不见得有科学依据,坊间却言之凿凿。
即便遇上誉满全球的北京烤鸭,广东人也认为它远不如粤式烧鹅美味。“全聚德”开到广州,初时食客如云,候位排到100多号,大家争看师傅“片鸭子”的刀功:一只鸭片上百刀,块块有皮有肉,有肥有瘦,大小均匀如丁香叶,再配上荷叶饼、甜面酱、葱段和黄瓜条,起承转合,吃到嘴里,本应是声色齐全的一道菜,但是挑剔的食客却看到鸭肉的纤维夹杂着白色的脂肪,肉多膘厚,便叫起来:太肥腻啦!而且贵,一食二食下来,光此一味就一百多元,得个肥腻和“热气”,怎么跟咱的烧鹅比!“全聚德”终因“水土不服”而偃旗息鼓。
广东也有烤鸭,从前叫火鸭,现在新推一款“烤乳鸭”——烤小雄鸭,竟受欢迎,每只不到30元。无论从前还是现在,好吃的鸭只有一个标准——瘦,脆皮包着瘦肉,中间没有白色的脂肪层,但肉质酥香,入口易化。真是环肥燕瘦,各鸭入各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