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靖土楼: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8年7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裕昌楼古朴奇特的建造艺术令人惊叹,歪歪斜斜的柱子给人顷刻即将崩塌的危感。

“先行先试看海西--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今天来到享有“世界文化遗产”美誉的福建南靖土楼。

据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福建土楼产生于11-13世纪的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朝中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初、中华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建一座土楼一般要经过选址定位、开挖地基、打石脚、行墙、献架、出水、内外装修这七道工序,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

福建土楼故里南靖县拥有各类土楼15000多座,其中大造型土楼1300多座,堪称“土楼王国”,汇集了最高、最大、最小、最奇、最古老、最壮观的土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于2008年7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

“一方四圆”的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上阪行政村田螺坑自然村,距县城60公里,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它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

一方四圆的土楼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田螺坑村被列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田螺坑村被列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08年7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东歪西斜” 裕昌楼

裕昌楼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下版村,建于元末明初(约1308年),楼高18.4米,直径54米。裕昌楼是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按五行八卦共同建造。楼高5层,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斧状间,整座楼共有房间270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里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

裕昌楼古朴奇特的建造艺术令人惊叹,歪歪斜斜的柱子给人顷刻即将崩塌的危感。只有一楼的柱是直的,二楼以上的柱子都是东倒西歪。歪斜的木柱达210多根,最大倾斜度达15度,几百年依然如故,有惊无险。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