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养虎巷出土"石船" 疑似明代"养虎槽"有待考证
原以为南京人的宝贝已经“晒”得差不多了,古钱币不少,古铜镜也有,瓷器陶罐散落民家,皇宫用品成为收藏。殊不知除了家藏级、殿堂级宝贝,新鲜出炉的宝贝也等不及要来晒一晒。日前,市民韦世林致电《金陵晚报》,讲述了一件日前由他发现并经专家鉴定的文物。
发现文物疑似“养虎槽”
家住河西宁工新寓的韦先生是一位文物爱好者,平时就爱翻阅各种各样的史书,被誉为“考古业余研究者”的韦先生已经在南京多个景点发现具有文字可考资料的古文物,他本人也一直致力于寻找实物印证历史记载。“我年轻的时候住在城南养虎巷东面的直卿村,在那生活了二十几年,感情特别深厚,没事就喜欢回去逛逛。”韦先生的“探”宝之旅充满了巧合,他告诉记者,8月12日,他回到养虎巷老家,因为老家那边在动工,房子全都被拆掉了,他去旧址看了一下就打算回家。“路经养虎巷工地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被工人搬在一边草地上的‘大石块’,木船造型,船头为虎头,船尾为狮子头,船底为波浪,船舱中有一排水孔,形状很像明朝时期的养虎槽。”他立刻通知了有关单位,又找了专家鉴定,证实确实为文物。
朱元璋与养虎巷传说
韦先生还告诉记者,这个养虎巷据说是当年朱元璋养老虎的地方,所以出现养虎槽正印证了这段历史。
说起养虎巷,老南京人可能略知一二,因为这条曾经养过老虎的巷子,可能是明朝时期的皇家动物园。当然这些都只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关于养虎巷的传说,还远远不止这些:据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在大修城墙、大建宫殿的同时,也不忘顺手给自己搞个皇家动物园,地点就在御花园一角,饲养了许多珍禽异兽,郑和下西洋带回的麒麟(长颈鹿)也养在这里。不过一些身躯过于庞大的动物,或者是野性未驯的猛兽,都被安置在皇城之外。养虎巷,则是朱元璋圈养各地进贡猛虎的地方。相传,朱元璋养老虎还有另一个目的,当上皇帝后,朱元璋安逸日子过久了,长时间缺少活动,四肢关节疼痛难忍,宫中御医开出虎骨泡酒的药方。朱元璋喝了以后感觉效果很好,便下旨在城外圈养老虎,以便自己和皇室人员能随时喝上虎骨酒。地点就选在现在的养虎巷以及再稍南一些的养虎仓一带。1421年,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迁都北京,皇家动物园于是衰败,养虎仓也逐渐被废弃,空留一个地名。
专家认为仍需考证
因为是在工地被发现的,出土日期无法考证,但韦先生告诉记者,根据石槽表面的破损程度来看,的确留下了铲土机刮伤的痕迹,“有两处轻微的伤痕,一个在船头,缺了一个小口,估计是旧伤;另一个在船右侧沿口处,有个小孩手掌大小的划痕,伤口很新,估计是出土的时候被机器刮伤的。”
但是,昨天,当本报摄影记者前去拍照取证时,却发现东西已经不在原地,问当地工人都说不知道,且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半点信息。记者随即致电养虎巷所属的秦淮区文化局,该文化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知道有这么一件东西,也证实了它的确是文物,但具体如何安置还需跟工地商定,在未商定好之前不会私自挪走文物。
之后,记者请教了有关专家。考古专家王涛告诉记者,他看到过这个实物的照片,应是明清时期的不假,但是否真的是朱元璋用来喂老虎的,仍需考证,因为依老虎的体积,这个中间船舱仅长35厘米、宽30厘米、深17厘米的石槽显然小了点,“除非是用来喂小老虎的,普通喂马的石槽就要上千斤,这个石槽才两百斤实在太小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