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墓葬出土明代服饰为何400余年不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苏省泰州市出土的明代女尸鞋子上的针线都依稀可见。

江苏省泰州市日前对市区一明代墓葬的发掘、清理,引起社会对泰州出土的明代服饰不腐的好奇。从1979年至2008年期间,泰州市先后在泰州西郊九龙桥等处,发现5处明代墓葬,墓主人随身穿戴或陪葬的服饰都未曾腐烂。

“这些明代服饰大多是丝织品,少数为棉织物。”泰州市博物馆馆长汪维寅说,作为古代服饰,无论是丝的还是棉的都很难保存。由于潮湿和微生物的作用,在一般棺木中会腐烂得更快。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的考古发掘中,类似泰州这样多次发现明代不腐尸与随葬不烂服饰的现象,也是较为少见的。

据介绍,泰州所有出土明代服饰的墓葬都有些共同之处:选用珍贵耐腐的柏木、杉木,精工制作棺椁,全用榫卯紧密接合;有的棺木内放置灯心草等防腐干燥物品;棺外有椁,棺内外刷漆;椁外周围六面全用石灰糯米拌和浇浆;在上层浇浆上再堆起高大的封土堆,使整个墓葬处于符合保护尸体条件的相对恒温恒湿无菌的环境中。

汪维寅说,在当时,这种尸体与服饰的防腐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正是能在泰州大量出土明代服饰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重装饰。泰州市博物馆陆续发现的明代古墓中出土了大量色彩鲜艳、保存完好的明代服饰,既有官服又有民服,既有礼服又有常服,质地也非常丰富。

和过去几次发掘一样,日前的这次发掘也未发现太多陪葬品。汪维寅解释说,这与明代风俗和墓主人身份有关。明代时期已很崇尚“简葬”,墓葬内陪葬品一般都很少,大都是随身用的戒指、发簪类小物件,该墓主人并非王侯将相,陪葬品也不会很多。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