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推迟打捞8月出水

新华网广州6月21日电(许黎娜)原定今年7月出水的“南海Ⅰ号”南宋古沉船,因受天气影响,不得不推迟到8月中旬出水。交通部广州打捞局负责“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副总指挥王仁义昨天透露,古沉船一定要确保在今年内打捞出水,如果推迟到明年的话,成本太大,各有关部门都难以承受。 

据了解,打捞“南海Ⅰ号”的沉井在5月17日下水后,因为海上天气不稳定,风浪很大,打捞工作被迫几次中断。6月5日,沉井下压到约10.5米的深度后,由于海底淤泥的摩擦力很大,导致下压阻力增大,进展缓慢。有关专家研究后决定,先将沉井两侧的淤泥挖掉一部分,减少沉井下压的阻力。本月19日,交通部广州打捞局调集了一艘挖泥船到打捞现场,昨天挖泥船开始作业。王仁义说,挖泥船每天能挖掉淤泥7万多立方米,如果顺利的话,预计挖3-4天,沉井就可以下压到12米的深度,这时候才算完全到位。

王仁义介绍,沉井在5月中旬下水后,原本预计只要一个星期就能下压到位,但由于天气影响,迄今已经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沉井下压还未完成。因此,“南海Ⅰ号”的出水时间,不得不将要往后再推迟一个月。

据介绍,沉井到位后,将把沉井上用于静压的2900吨水泥块卸下来,然后沿着沉井四周,对其底部喷注特制的水泥泥浆,保证沉井不下陷。对沉井进行加固后,挖泥船还要继续作业,直到把沉井两边宽20米、深8米的淤泥挖掉,才能为穿底梁提供足够的作业空间。挖完泥后,就进入打捞工程最艰巨的环节——穿底梁,36根底梁全部穿完大约需要45天的时间。

每年的6-9月是广东台风高发期,“南海Ⅰ号”是否能在今年顺利打捞出水?对此,王仁义表示,现在天气预报都比较准确,一般可以提前十几天就知道是否有台风。沉井完成穿底梁的工作后,打捞出水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只要选择风平浪静的三天,就可以把“南海Ⅰ号”打捞出水。

另据了解,位于阳江十里银滩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目前施工进展顺利。“水晶宫”钢筋混凝土结构预计将于下月初封顶。7月15日前,一拆完脚手架,就可随时等待古船入宫。(完)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