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发现仰韶时期文化遗存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日前在渭南临渭区辛市镇马渡村发现一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整理、抢救出40多件在地下埋藏了4000多年的精美陶器。考古专家表示,马渡遗址的发现为仰韶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填补了历史空白。

遗址位于国家重点工程内

国家重点工程———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从辛市镇马渡村穿境而过。去年10月,省考古研究所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考古队在此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去年11月开始发掘。由于这处遗址此前在文献资料里没有记载,考古人员将这块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近1公里的“神秘地带”称为“马渡遗址”。

考古人员在马渡遗址东部开挖了3个探方,在西边发现了一个灰坑。

张平儒技术员对记者说,灰坑是古人倾倒生活垃圾的地方。这表明当时的人类生活已达到了相当的文明程度。

精美陶器显示古人非凡智慧

据介绍,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40多件仰韶时期的陶器,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等多个种类。这些沉睡了4000多年的工艺品大多都已损坏,经考古人员修复后,又露出了美丽的面容。

考古人员对一个名为“尖底瓶”的东西爱不释手。这个用泥巴做成的红色陶器,是古人用来盛水的器皿。张平儒说,当时的人用绳子绑住瓶身上的把手,将瓶子往水里一撂,水就源源不断地进入瓶中。水满后,瓶身自动垂直,方便提取。这件文物显示了古代人高超的智慧。

同时发现3座汉代墓葬

据了解,由于当地村民随意取土,对马渡遗址造成了致命破坏。考古人员在抢救性发掘中,还发现了3个汉代墓葬以及2处由汉砖箍造的水井。其中一个呈“中”字形的墓葬埋葬着一个当时的官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乡长职位。考古人员共整理出近50件汉代陶器。

一位考古专家对记者说,马渡遗址为仰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填补了历史空白,对重新认识当时的建筑技术成就、居住形式、生产力水平,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