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让深厚的草原文化走向世界

他,常年奋战在田野考古第一线,先后主持了50余项重大考古发掘项目。他,身体力行完成近百篇学术论文和报告,推动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他,积极推进环境、航空、沙漠考古,开创了文博事业由单一走向多学科研究的新局面,让深厚的草原文化走向世界。他就是自治区著名考古学家、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

新年伊始,记者在塔拉的办公室见到了他,他正一如既往忙碌着。元上都将于2012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虽然经过几年细致的考古发掘,5个考古发掘保护规划现在已经完成,但担当着申遗工作技术组组长重任的塔拉却丝毫不敢松懈,用他的话说就是“现在正是要劲儿的时候”!除了要处理博物院日常事务,他还时常奔波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与呼和浩特之间,指导现场考古工作,并且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为申遗做全方位的准备。

科研与考古,似乎是互不搭界的两件事,塔拉却努力将它们紧紧联系起来。2003年,一项石破天惊的发现震惊考古界,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塔拉主持的通辽吐尔基山辽墓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利用多种高科技手段成功保护了一批珍贵文物。这项发现以其发掘的科学性与成果的重要性力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考古工作者肩负着与古对话的使命,长期以来,塔拉始终执着于内蒙古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成为我国在内蒙古地区史前考古、青铜时代考古和辽金元时期考古方面的学术带头人。但与他人不同的是,他将科研理念成功引入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中。“只挖不写”一直是困扰中国考古学界的病垢,塔拉意识到这是自治区考古学术水平难以提高的一大阻碍。他力克积习,带领考古所全体人员积极著书、搞科研,提升学术水平。他本人先后发表《呼鲁斯太匈奴墓》、《通过卫星画像对内蒙古东部遗迹群的探查研究》、《中国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的遥感考古学考察》等近百篇学术论文和报告,他主编的《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一书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建院30年标志性成果奖。这些著作不仅受到学术界的一致好评,也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了内蒙古独具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草原文化,为将自治区建成全国文物强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培养自治区考古学科的后备力量,塔拉积极倡导联合办学理念,先后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联合教学计划。作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的塔拉,将自己多年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与历史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扩展思路,为科技考古教学开拓了新的思路。

全区大遗址保护工作、第三次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考古调查、多学科沙漠考古调查……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工作一系列的大手笔,无不凝结着塔拉的心血。为提升内蒙古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国际声誉,他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在1999—2008年近10年的中美联合考古项目中,塔拉任中方负责人,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由他任中方队长的蒙古国境内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项目启动,这是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进行考古。塔拉克服种种困难,带队首次对蒙古国境内的四方城遗址进行发掘,并确定了其为回鹘时期的贵族墓葬,该项目被评为蒙古国当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两项考古学报告也荣膺2008年度最佳考古发掘报告。在他的带领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已荣获多项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塔拉被评为内蒙古十大杰出人才。

就任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后的塔拉,依然以科技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突破口,致力于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对藏品的科学保管,是实现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摸清家底,当好“管家”,博物院于去年清点完毕历史文物藏品136051件,民族文物藏品5428件,自然标本类库房藏品11538件,并保护修复188件各种质地的院藏文物,为藏品管理信息化打下了基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博物馆适应时代发展、迈入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去年以来,内蒙古博物院开展了数据库文物信息采集工作,目前已对院藏全部513件一级文物、1093件二级文物、1907件三级文物进行了拍照、定名、描述的数据库建设,向数字化博物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使世界各地更多的人感受草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内蒙古博物院先后赴日本、比利时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举办展览。《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展览》、《丝绸之路展》、《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蒙古族文物精品展》、《黄金旺族》、《忽必烈的时代——中国元代艺术展》等一系列展览盛况空前,为草原文化走出国门起到推介作用。两年来,内蒙古博物院在科研保管、陈列展览、社教工作等各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吸引了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去参观,2010年参观者更是突破130万人次。

“如果光考古,而不对文物加以利用,那文物就变成了‘死宝’,因此要使更多的文物与公众见面。”塔拉说。据他介绍,2011年,博物院将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用好丰富的藏品资源。院藏故宫瓷器展、元辽瓷器展、玉器展等均已列入展览计划。同时,为积极配合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博物院将继去年《走向辉煌——元代文物精品特展》之后,在今年着手筹备《元上都的历史与文化展览》,并做好元上都博物馆的内容设计方案。针对目前自治区文物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文物利用、宣教工作等还不够理想的现实,塔拉希望下一步内蒙古博物院能够进一步整合自治区的文物资源,并将其展示给广大公众,让自治区丰厚的文化遗产尽现魅力,感染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